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大约在6000年前,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东部地区成陆也有2000年之久。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以捕鱼为生的居民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滬(沪)”。上海位于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长江与东海在此连接。上海位于中国南北弧形海岸线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2015年,全市平均气温17.1℃,日照1493.8小时,无霜期269天,降水量1649.1毫米。全年70%以上的雨量集中在4月至9月的汛期。1949年末,上海的土地面积仅为636.18平方公里。2015年末,上海全市土地面积为6340.5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06%。境内辖有崇明、长兴、横沙三个岛屿,其中崇明岛是中国的第三大岛。上海境内除西南部有少数丘陵山脉外,整体地势为坦荡低平的平原,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4米左右。陆地地势总体呈现由东向西低微倾斜。大金山为上海境内最高点,海拔高度103.4米。2016全年实现上海市生产总值(GDP)27466.15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9.47亿元,下降6.6%;第二产业增加值7994.34亿元,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19362.34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0.5%,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上海市人均生产总值为11.36万元。2016全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86.27亿元,比上年下降6.9%。其中,种植业149.14亿元,下降4.2%;林业13.27亿元,增长23.6%;牧业60.71亿元,下降12.9%;渔业52.57亿元,下降8.5%;农林牧渔服务业10.59亿元,下降8.1%。上海域外市属农场实现农业总产值32.16亿元,增长47.7%。全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29.63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3.3%,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4.01万公顷,减少13.5%。粮食产量99.55万吨,比上年下降11.2%;生牛奶产量26.04万吨,下降6.0%;水产品产量26.05万吨,下降10.7%。至年末,全市有1670家企业、7289个产品获得“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其中,绿色食品证书使用企业209家,绿色食品305个;无公害农产品证书使用企业1450家,无公害农产品6957个。至年末,全市累计建成设施粮田面积86.53千公顷,市级蔬菜标准园150家,标准化畜禽养殖场304家,标准化水产养殖场270家。至年末,全市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8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202家,经农业主管部门认定的粮食家庭农场3990个。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145.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3079.72亿元,增长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082.72亿元,增长0.8%。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控股企业总产值11498.09亿元,增长1.3%。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46.57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无店铺零售额1584.00亿元,增长13.8%。网上商店零售额1249.77亿元,增长15.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4%,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至年末,全市已开业城市商业综合体达189家,其中,商场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有68家。全年全市城市商业综合体实现营业额达1287.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全年上海市货物进出口总额28664.37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进口16558.92亿元,增长5.2%;出口12105.45亿元,下降0.5%。按市场分,对欧盟进口3729.41亿元,增长6.3%;出口1990.54亿元,下降10.9%;对美国进口1791.99亿元,增长2.4%;出口2965.08亿元,增长5.6%;对东盟进口2069.86亿元,增长6.2%;出口1446.00亿元,增长6.3%;对日本进口1941.73亿元,增长9.7%;出口1266.95亿元,下降3.5%。全年新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5153项,比上年下降14.2%;合同金额509.78亿美元,下降13.5%;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185.14亿美元,增长0.3%。全年第三产业实际到位金额163.35亿美元,增长2.5%,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为88.2%。至年末,在上海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168个。在上海落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到580家,投资性公司330家,外资研发中心411家。年内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5家,其中亚太区总部15家;投资性公司18家;外资研发中心15家。全年备案和核准对外直接投资项目1425项,比上年增长6.5%;对外直接投资中方投资额366.50亿美元,下降8.1%。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118.45亿美元,增长6.7%;实际完成营业额66.56亿美元,下降10.7%;派出人员6497人次,增长10.8%。对外劳务合作派出人员15290人次,增长6.4%。至年末,上海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达178个。全年举办各类展览会项目880个,总展出面积1605.0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2%。其中,国际展览会项目287个,展出面积1177.47万平方米,增长4.8%;国内展览会项目593个,展出面积427.60万平方米,增长10.5%。持续推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试点,深化外商投资、境外投资管理和商事制度改革。至年末,自贸试验区“集中登记地”增至61处,已注册企业21400户。推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惠及经营者1289户;推出网上预约、预登记服务,试行手机APP“掌上预约”。至年末,受理网上预约登记29448件,企业平均等候时间缩短2/3。至年末,区内共有企业79669户,其中内资企业62365户,涉及注册资本41403.62亿元;外资企业17304户,涉及注册资本2436.86亿美元。深化“三互”(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大通关建设改革,建立符合高标准贸易便利化规则的贸易监管制度。探索在通关一体化改革试点中引入“三自一重”(自主报税、自助通关、自动审放、重点稽查)理念,年内受理“三自一重”报关单5155单、货值69.83亿元、征收税款12.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5倍、3.0倍和3.1倍。全年区内外贸进出口总额7836.80亿元,增长5.9%,其中出口额2315.85亿元,增长14.5%。推出金融综合监管试点等一批实施细则和创新案例,实施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拓展等一批改革举措,金融制度创新框架基本形成。上海保险交易所、上海票据交易所、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业,自贸试验区“国际版”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已有7家通过验收。至年底,上海自贸试验区开设FT账户超过6.34万个,账户收支总额5.74万亿元。人民币跨境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全年保税区跨境人民币境外借款40.70亿元,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已达11518亿元,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收支总额累计3520.13亿元。全年上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70176.56万吨,比上年下降2.2%;集装箱吞吐量3713.31万国际标准箱,增长1.6%。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为46.5%,国际中转比例为7.2%。上海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全年共起降航班74.19万架次,增长5.1%;进出港旅客达到10646.25万人次,增长7.3%。其中,国内航线进出港旅客6996.85万人次,增长5.3%;国际及地区航线进出港旅客3649.40万人次,增长11.4%。至年末,全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达到15条。全年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14条,其中新辟42条。至年末,公交运营车辆达1.67万辆,其中国Ⅴ及以上标准及零排放车辆7019辆,占全部公交运营车辆的42.0%;运营出租车4.73万辆。全年市内公共交通客运量67.0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其中,轨道交通客运量34.01亿人次,增长10.9%;公共汽电车客运量23.91亿人次,下降6.2%。2016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564.25亿元,比上年增长46.3%;电信业务总量1101.73亿元,增长41.2%。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8.26亿件、包裹业务272.86万件、快递业务26.03亿件;快递业务收入709.51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31.62万户,其中住宅电话421.8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156.14万户,比上年末减少103.7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130.7部/百人。至年末,全市各类金融单位达到1473家。其中,货币金融服务单位622家;资本市场服务单位382家;保险业单位386家。至年末,全市各类金融单位中,在沪经营性外资金融单位达到242家。全年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1364.66万亿元,比上年减少6.7%。上海证券交易所总成交金额283.87万亿元,增长6.6%,其中债券成交额224.72万亿元,增长82.9%;股票成交金额49.79万亿元,减少62.4%。全年通过上海证券市场股票筹资8056.45亿元,比上年减少7.5%;发行公司债25547.20亿元,增长46.7%。至年末,上海证券市场上市证券9647只,比上年末增加3733只,其中股票1226只,增加101只。上海期货交易所总成交金额84.98万亿元,增长33.7%。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成交金额18.22万亿元,减少95.6%。银行间市场总成交金额960.15万亿元,增长36.3%。上海黄金交易所总成交金额17.44万亿元,增长61.7%。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529.26亿元,比上年增长35.9%。其中,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410.78亿元,增长6.5%;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118.48亿元,增长51.3%。全年保险赔付支出528.77亿元,增长11.7%。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222.55亿元,增长16.3%;寿险给付245.86亿元,增长7.2%;健康险赔款给付49.96亿元,增长12.8%;意外险赔款支出10.41亿元,增长19.8%。至年末,全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达到617.53公里,公交专用道路达到325公里。建成长江西路越江隧道。国际旅游度假区和迪士尼乐园开园运营,世博央企总部集聚区全面建成。黄浦江滨江公共空间贯通10公里。建成中心城区228个排水系统,打通17条区区对接道路。全市自来水供水能力为1152万立方米/日,比上年增加15万立方米/日。全年供水总量为32.04亿立方米,增长2.6%;售水总量为25.24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7%,其中,工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分别为4.82亿立方米、20.42亿立方米,分别比上年下降2.3%和增长4.0%。全年全市用电量1486.02亿千瓦时,增长5.7%。至年末,全市家庭液化气用户333.6万户,家庭天然气用户675.2万户。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709.03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住宅投资1965.43亿元,增长8.4%;办公楼投资695.95亿元,增长6.3%;商业营业用房投资519.41亿元,增长11.1%。商品房施工面积15111.24万平方米,增长0.1%;竣工面积2550.64万平方米,下降3.6%。商品房销售面积2705.69万平方米,增长11.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019.80万平方米,增长0.5%。全年商品房销售额6695.85亿元,增长31.5%,其中,住宅销售额5233.29亿元,增长21.1%。全年存量房买卖登记面积3398.31万平方米,增长28.3%。全年口岸税费电子支付系统入网企业累计约8.3万家,增长3.7%,报文传输量为2.47亿个,实现电子支付金额13662亿元,增长7.4%。至年末,已有148万家单位持有有效“一证通”185万张。至年末,市信用平台累计对外提供查询2223.84万次。其中,法人信用信息被查询713.38万次;自然人信用信息被查询1510.46万次。97家单位确认向市信用平台提供5198项信息事项,其中,涉及法人信息事项4072项,涉及自然人信息事项1126项。平台可查询数据3.14亿条,法人数据1064.03万条,自然人数据3.04亿条。至年末,市信用平台已建21个子平台(16个区以及市商务委、市住建委、市司法局、市社团局、市酒类专卖局等5家市级委办局),在建子平台1个(市卫计委)。除市信用平台服务大厅外,已设立13家服务窗口(10个区、自贸试验区和司法局服务窗口、上海图书馆),在建服务窗口1个(宝山区)。至2015~2016学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64所,普通中等学校885所,普通小学753所,特殊教育学校29所。普通高等学校和普通小学毕业生数均有所增加,普通中等学校的毕业生数有所减少。全市共有48家机构培养研究生,全年招收研究生4.91万人,在校研究生14.50万人,毕业研究生3.97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9.9%以上,高中阶段新生入学率达98.7%。至2015~2016学年末,全市共有民办普通高校20所,在校学生10.59万人;民办普通中学121所,在校学生7.64万人;民办小学156所,在校学生12.54万人。全市共有成人中高等学历教育学校32所,成人职业技术培训机构674所,老年教育机构291所。全市共有校外教育机构20所。其中,少年宫(含青少年活动中心)16所,少年科技站3所,少年之家1所。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19937件,比上年增长19.9%,其中,受理发明专利申请54339件,增长15.7%。全年专利授权量为64230件,增长5.9%,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20086件,增长14.1%。全年PCT国际专利受理量为1560件,比上年增长47.2%。至年末,全市有效发明专利达85049件。全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和小巨人培育企业共1638家,高新技术企业6938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272家。年内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306家。年内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469项,其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项目占87.4%。至年末,共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10969项。全年经认定登记的各类技术交易合同2.12万件,比上年下降5.8%;合同金额822.86亿元,增长16.2%。组织实施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173项,省资助资金投入13.5亿元,新增总投入108.6亿元。全省按国家新标准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1.2万家。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产品9816项,已建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147个。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活动经费198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61%,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全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18万人,其中研究与发展(RD)人员75万人。全省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97人。全省各类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中,政府部门属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达144个。全省已建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170个,科技服务平台29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126个,企业院士工作站344个,经国家认定的技术中心104家。年内成功举办第三十三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第十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第五届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首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刘海粟美术馆新馆开馆、第四届市民文化节等重大文化活动。全年市民参与文化活动人数近2000万人次。继续实施新一轮公共文化从业人员“三年万人培训”项目,年内参训3597人次。至年末,全市有市、区级文化馆、群众艺术馆24个,艺术表演团体273个,市、区级公共图书馆24个,档案馆50个,博物馆124个。全市共有公共广播节目22套,公共电视节目25套。有线电视用户771.68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721.55万户。全年生产电视剧52部,共2118集;动画电视10184分钟。全年共出版报纸10.08亿份、各类期刊1.11亿册、图书4.18亿册;摄制完成80部影片。至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011所,卫生技术人员21.72万人。全年全市医疗机构共完成诊疗人次2.66亿人次;户籍人口期望寿命达到83.18岁,上海地区婴儿死亡率3.76‰,孕产妇死亡率5.64/10万。为1.4万对计划怀孕夫妻提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全市公立医院药品(除中药饮片)加成率降至5%,共调整660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价总补偿率85%左右。在首批65家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基础上,启动第二批121家社区试点,试点社区已覆盖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量的77%。至年末,已有2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开展“1+1+1”签约服务,已签约居民130万余人,开具延伸处方14万余张。超额完成市政府实事“上海市社区居民大肠癌免费筛查及跟踪管理”项目任务,累计为50.7万余人免费筛查。全年市级公立医院有34家单位共派出414人参加临床主治医师到基层定期工作,区属公立医疗机构派出542人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急救机构。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9.70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39.50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80.20万人。全年常住人口出生21.84万人,出生率为9.0‰;死亡12.08万人,死亡率为5.0‰;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全年户籍常住人口出生12.92万人,出生率为9.0‰;死亡11.4万人,死亡率为7.9‰;户籍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全年新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0786人,新消除零就业家庭108户。全年帮扶引领成功创业人数11795人,其中,青年大学生7538人;帮助8802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全年共完成职业培训64.94万人,其中,农民工职业培训27.77万人。至年末,累计有894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798人入选上海“千人计划”。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31.1%。至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4.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据抽样调查,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305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5%。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692元,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20元,增长10.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7458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9857元,增长7.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071元,增长5.7%。至年末,全市共有1446.85万人(包括离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79.5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在2015年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基础上,2016年继续加大调标力度,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上年的每人每月790元提高到880元,增长11.4%。月最低工资标准从2020元提高到219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从18元提高到19元。至年末,全市民政部门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收养性社会服务机构738个,床位13.75万张,其中,养老机构702家,床位13.28万张。在全市养老机构中,由社会投资开办的有347家,床位5.94万张。全市建有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488家,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63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