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PPP新文件的十个要点都在这里了界面新闻 …

当前PPP项目运作过程不透明、信息不公开,制约了社会资本的参与。为了加强项目储备,为社会资本提供合适的投资标的,未来发改委将发挥自身的平台优势,基于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及重大建设项目库,建立基础设施PPP项目库,便于项目储备、动态管理和实施监测。考虑到资本的逐利性,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的初衷是为了获得一定的收益,这本来不可厚非,但是现有的PPP项目的收益率偏低,对社会资本吸引力不足,因此,必须建立合理投资回报机制保障社会资本的合理收益。如积极探索多种付费模式,采用资本金注入、直接投资、投资补助、贷款贴息、政府投资股权少分红、不分红等方式支持项目实施,提高社会资本投资回报;鼓励加大项目前期资本金投入,减轻项目运营期间政府支出压力;鼓励创新商业模式及体制机制,提高运营效率,降低项目成本;推进基础设施领域的价格改革,合理确定价格收费标准,挖掘项目运营的商业价值。规范操作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此,在PPP项目实施的全流程中,必须规范,不留隐患,如严格按照《招标投标法》选择社会资本;细化完善项目合同,确保合同内容全面、规范、有效;在项目需要提前回购时,应先明确责任划分,妥善移交;待项目完成后,适时进行绩效评价,完善PPP模式制度体系。当前PPP模式推进如火如荼,但是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大部分PPP项目的社会资本方为国有企业,国企对民企已产生明显挤出效应。未来,必须对此予以重视,在招标过程中,合理设定投标资格和评标标准,消除隐形壁垒,为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提供一视同仁和公平竞争的参与机会,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其中PPP基金和联合体均为不错的选择。在地方财政压力剧增、融资渠道萎缩的背景下,很多地方政府只是将PPP模式视作一种新的融资工具,大力推广PPP模式的目的在于替代原有的地方融资平台,并试图将债务杠杆强加给社会资本。社会资本也存有趋利,只是为了获得超额的项目收益,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理念并未得到正确的阐释,临时违约的情况时有发生。未来,应强化政府诚信建设,提高政府履约能力,同时增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主体信用记录,提升契约精神和诚信意识,优化信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