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可能患白内障 如何选择治疗时机_政经频道_财新网
目前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唯一有效方法。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晶状体混浊程度、视力下降程度,已影响到白内障患者正常工作、生活,医生会建议患者做白内障去除手术,再植入人工晶体。图/视觉中国【财新网】(记者 刘佳英 实习记者 王一妃)就像人老了会长皱纹,大多数老年人的视觉功能也会随年龄增长而衰退,逐渐发展为白内障等常见眼部疾病。医学界普遍认为,如果人活得够长,白内障的发生率几乎是100%,且一般年纪越大,罹患白内障的风险越高。近日,莎普爱思涉嫌夸大疗效一事,受到公众广泛关注。过去三年间,这款声称能预防、治疗白内障的“神药”,至少为其公司带来了十亿元以上的营业收入,暴露出公众对白内障这一疾病的认识不足。据世卫组织统计,全球2.85亿视力受损人群中,近三成患有白内障而没有做手术。来自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的数据显示,中国60-89岁老年人中,白内障发病率高达80%,9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可达90%以上,足见白内障在老年人中的高发病率。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据国家卫生计生委预测,到202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17.8%,届时白内障患者的人数可能更为庞大。也就是说,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只要家里有老人或平时能接触到老人,就有可能遇到白内障患者。在人体眼睛构造中,存在一种类似相机镜头的双凸面透明组织,由水和蛋白质构成,其学名叫晶状体。就像光线需透过镜头聚焦,才能到达相机底片成像一样,眼睛要靠晶状体及周边肌肉调节,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影像,使人看清周遭或远或近的事物。爱尔眼科教授李绍伟告诉财新记者,当人只有一二十岁的时候,晶状体“非常清澈”,随年龄增长,晶状体以不易察觉的速度和程度逐渐变黄、变混浊,蛋白质逐渐变性,直到七八十岁以后,光线无法顺畅透过晶状体到达视网膜,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白内障。但更具体的发病机理,还待科学界进一步研究。除与年龄相关外,日照、射线等因素也可能增加患白内障的风险。比如吹玻璃工人或锻铁、炼钢工人,长期受红外线反复照射,容易引起晶状体、视网膜受损,故该白内障类型又被称为“吹玻璃工人白内障”。在西藏、新疆等日照时间较长的地区,据和睦家医院眼科主任王兰介绍称,其白内障患病率比其他地方要高。海南靠近赤道,紫外线辐射量较大,也是白内障的高发地区。此外还有先天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等类型。一般情况下,王兰表示,白内障多表现为视力下降,看东西就“像隔了一层塑料布”,严重者甚至会失明。据世卫组织统计,全球3900万盲人中,白内障、青光眼、黄斑病变是导致盲症的最主要原因。中国约有一半盲人,系由白内障引起。历许多著名画家、摄影家都曾受白内障困扰,比如被誉为“光的追寻者”的法国画家莫奈、美国印象主义画家卡塞特等。美国斯坦福大学眼科学教授迈克尔·马莫尔在2007年发表于《眼科学文献》上的一项研究中指出,莫奈后期画作之所以朦胧模糊,多使用浓重色彩,部分原因可能在于白内障影响了画家的色彩感受力。王兰告诉财新记者,早期白内障患者症状较轻微,视力下降程度不大,晶状体混浊不严重。若疾病还未影响到患者正常工作、生活,医生一般会建议患者先观察,期间无需药物治疗,但应定期做眼部检查。王兰表示,一般患者只要得了白内障,视力就会走下坡路,只是进展快慢因人而异。如果老年人定期检查,一来可及时发现常见的其他眼部疾病,二来也可在白内障已影响到患者生活时,一般视力达到0.5以下,及时开展手术。目前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唯一有效方法。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晶状体混浊程度、视力下降程度,已影响到白内障患者正常工作、生活,医生会建议患者做白内障去除手术,再植入人工晶体。更具体的手术时机因人而异。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眼科主任崔红平对财新记者表示,以往教科书把视力下降到0.3作为实行白内障手术的标准,后来改为下降到0.5,但实际操作中要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因为有的人视力到0.5,就不好开车了”,“每个人对视力的要求不一样”。李绍伟则表示,以前白内障手术还不够成熟,民间有白内障长熟了即晶状体已经非常混浊,才能做手术的说法。但现在手术发展已经很成熟,当白内障已经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工作,就可以做手术。等白内障发展到晚期已经非常硬的时候再治疗,有些手术需要的能量更多,可能造成眼组织更多创伤。李绍伟进一步解释称,晶状体主要由水和蛋白质构成,外部被囊膜包裹,不和外界血液接触,当白内障发展到晚期时,晶状体可能会膨胀,导致晶体内蛋白分子外溢至囊膜外,引起青光眼、葡萄膜炎症等并发症。这时治疗起来往往比较复杂,效果更差。中医较早的白内障手术,可追溯到数千年前的针拨术。18世纪至19世纪,手术显微镜的应用、角膜缝合技术的发展,逐渐令白内障手术发展到新阶段,而后人工晶体的发明,又直接促成了白内障手术质的飞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飞行员眼中溅入座舱盖碎片,却没有引起持续的炎症反应,这令医学、科学家们想到,可利用高分子有机材料制成人工晶体,代替人眼内已经混浊的晶状体。这奠定了现代白内障手术的基础。现有的人工晶体分很多种,常见单焦点型、多焦点型、散光型。李绍伟介绍称,单焦点型“看远处没有问题”,但近距离视物,“看字看不清楚”,需佩戴200度至300度的眼镜。多焦点型近视、远视都可以。还有些人工晶体可过滤紫外线和部分蓝光。白内障手术方式则大致分两种,一种是相对传统的囊外摘除术,另一种是正在普及并已占据主流的超声乳化术。据王兰介绍,前者需在角膜上方做7mm-8mm的切口,把混浊的晶状体核捞出来,吸出残留皮质,植入人工晶体,再缝上角膜伤口。后者切口一般在2mm-3mm,原理是利用超声波粉碎晶状体,再把粉碎部分吸出来,植入人工晶体。与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相比,王兰表示,超声乳化术造成的切口更小,且不需缝合,对眼睛其他组织的伤害也更小。上世纪90年代,完成一例白内障手术大概要一个小时,但现在由熟练医生做普通白内障手术,一般只需几分钟。白内障手术术后恢复也很快。王兰介绍称,大部分白内障患者,做完手术一两天内可恢复视力,正常看电视、看书,术后只需使用抗生素、激素等普通药物预防术后感染、炎症的发生。而白内障手术全部并发症加起来的发生率,大概只有百分之几。2015年7月,由张康等于《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晶状体原本由紧密排列的蛋白组成,但如果这种结构受其他因素影响呈现紊乱和异常聚集状态,晶状体就会变得混浊,而羊毛甾醇对蛋白聚集有一定的调控作用,这或许会成为白内障药物研发的突破口。除莎普爱思滴眼液外,网上还常见维生素C等能治愈白内障的信息。但作为较早质疑莎普爱思滴眼液的眼科医生,崔红平表示,“谁不想滴一滴眼药水就能好”,可事实上很多声称能抑制白内障的药物只起安慰作用。维生素C等类似的抗氧化药物,理论上对包括白内障在内的许多疾病可能有一些延缓效果,但对白内障的效果是不确定的。157.这回,汽车业的保护伞真要没了
160.耒阳公务员欠薪,这事可能还没完
资管新规解读①:为什么资管新规打到了行业的“七寸”
155.爆仓频现,股权质押拉响警报?
荷兰首相吕特打翻咖啡后 一个举动实力圈粉
【微纪录】当我们谈论异国恋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Facebook被指责与中国企业分享数据 称将终止合作
156.中兴真的起死回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