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香港测量师学会主办的“大湾区·大规划·大发展专家研讨会”在香港中环中心举行。专家们齐聚一堂,就如何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进行了研讨,专家们抛出的大湾区增长引擎、城市群合作等问题在会上有了更深度的思考,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清远将旅游产业作为清远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大力推进以乡村旅游为重点的全域旅游发展,持续深化旅游改革创新,大力促进“旅游+”相关产业融合,推动清远迈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为落实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结合学雷锋志愿活动月,4月23日,我院志愿服务总队联合建筑设计院志愿服务分队开展了以“生态•文明•健康”为主题的2018年拾荷村美丽乡村建设志愿行动,并邀请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志愿服务总队(以下简称“省二医”)协助开展义诊活动。我院党委书记钱中强与20余名志愿者参加了本次活动。3月27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志愿服务队成立暨志愿服务活动启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杨细平,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郭壮狮,团省委常委、青年发展部部长黄瑞轸,省直团工委书记郑浩然出席活动。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为增进职工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好地促进亲子沟通,培育文明家庭新风尚,根据院2018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计划,我院于6月1日下午,开展以“不忘初心 永葆童真”为主题的亲子活动,为职工子女过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儿童节。2018年5月23日下午,在院妇委会策划下,我院在三楼“妇女之家”举行了“遇见•花悦”手工艺术制作活动。活动由院妇委会主任、党群工作部副部长李丽娟主持,并邀请了章镇公司专业手工布艺师进行现场教学,冀在放松女职工的工作生活,提高女职工的艺术情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妇委会主任金芳、副主任唐卉及部分委员应邀参加了此次活动。日前,全国上下翘首以待的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名单新鲜出炉,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广东省规划院”)榜上有名。多年来,这一家拥有近400名职工、技术实力名列全国同行前茅的城乡规划设计机构,这群长期奔走于城市乡野、追求技术创新进步、指引城乡发展建设的规划师、设计师们,本着服务社会、造福百姓的情怀,不计报酬、无私奉献地另辟出一条精神文明创建之路。回首创文一路,他们是怎样用规划设计理性而细腻的笔触,携手文明、勾勒和谐,为这片华夏热土丈量和描绘美丽蓝图的呢?我院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重点,参与了广东省各阶段、各类型村庄建设的政策制定和规划编制,如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省级新农村示范片规划、古村落及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村庄整治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等,结合“三师下乡”、驻村规划师等工作推动各地的村庄规划实施,形成了具有我院特色的美丽乡村规划编制的技术路径和方法。如何振兴粤赣闽省际边界地区的发展,对于粤赣闽三省来说不仅必要,而且迫切,尤其对于地处江西南大门、接壤广东、临近珠三角核心区但却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赣州南部地区而言,更为迫切和更具条件。这也是本研究为什么关注赣州南部地区一个侧面研究的重要原因。另外,从既有关于省际边界地区研究文献看,大都集中于省际间的协调发展,而对边界地区某一区域内部的深入研究相对缺乏。因此,本研究既是现有省际边界地区研究的继承,也是针对赣州南部地区特点与现实要求的尝试——从空间、经济、社会、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探讨省际边界地区振兴发展的路径,希望能为国内类似研究提供借鉴,为赣粤闽省际边界地区的振兴发展发挥参考作用。为顺应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广东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战略部署。《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于2017年9月21日、22日经省府常务会、省委常委会审议并通过,成为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规划成为全国首个由省委省政府批复的区域性科技创新走廊规划,获得社会各界、舆论媒体的高度关注。为适应珠三角新的区域发展形势,落实佛山市“强中心”组团城市建设,回应上版城市总体规划已达规划期限的管理需求,编制《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规划明确佛山城市性质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珠三角地区西翼经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针对佛山市新增建设用地紧缺、城镇群发展缺乏区域统筹、半城镇化地区关注不足、人口城镇化质量不高、简政放权背景下的规划管理体系创新困难等核心问题,以存量规划作为核心,突出区域融合、城市升级、城乡统筹、服务均等重点内容,促进形成集约高效、城乡一体的“1+2+5”网络型组团城市。规划以分析全国风景名胜区发展水平情况和我省风景名胜区现状问题为切入点,确定风景名胜区体系发展目标。以此为出发点,结合相关规范要求确定筛选标准,整理分析广东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特征,以生态保护为核心,弘扬广东自然和文化特色,统筹整合省域风景名胜资源,选取新增风景名胜区,最终确定全省风景名胜区共 74 处,其中新增风景名胜区 48 处,分布上实现风景名胜区相对均衡布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工作部署,满足全省农民改善生活环境的迫切愿望,全面统筹安排广东省“十三五”期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各项工作,按照“抬头做规划、开门做规划、赤脚做规划”的思路,编制《广东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十三五”规划》。针对粤东西北发展基础薄弱、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偏低、财政支出压力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珠三角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的现实问题,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议首次提出支持粤东西北地级市城区扩容提质。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推动广东省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托我院组织制定《广东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地级市城区扩容提质五年行动计划》。江门“珠西智谷”属于城市旧工业改造地区,规划以小地块渐进式改造为主,功能项目的布局以现状权属为基础,倡导多元混合的布局模式。江门大道以东,以小微企业的相关创智功能为主,包括小微企业孵化、产品设计研发、金融服务、培训和 SOHO 公寓等;江门大道以西,作为高校研发基地,包括教育装备研发基地、智能机器人研发基地、生命科技研发基地等功能;围绕城际轨道站点,形成江门市面向粤西地区的总部企业分支基地。鲁朗镇位于素有“西藏江南”美誉的林芝市中部,海拔 3300m,为有效改善当地民生福祉,广东省提出了建设具有高原和藏地特色的旅游度假胜地——“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的战略构想,作为重点援藏项目和西藏和平解放 60 周年广东献礼项目。按照“圣洁宁静”的建设主题,规划确定了尊重自然、绿色低碳、高标建设、接轨国际等“四大原则”,编制了道路、给排水、电力通信等 11 个专业的工程规划。“知识城”以建设“知识城市”和“智慧城市”为出发点,在概念规划和总体规划的设计过程中,中新双方的管理层和工作组进行了多次面对面的项目交流及联合工作,在规划中吸取了大量新加坡先进的规划理念和成功的城市建设经验,并很好地融入到国内的规划设计规范中,同时还充分考虑了知识城地区的特点及发展情况,最终描绘出了知识城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在整个项目过程及规划成果中,充分体现了“中新合作”的特点。面向全地域与全领域的规划视角。规划既从“全地域”视角出发,覆盖全市域空间范围,谋划潮州市全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形成共编、共用、共管、共享的规划建设新局面;又推动规划范畴“全领域”融合,涵盖空间、产业、交通、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等各领域,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要素,破解城市发展关键难题。惠州市红树林曾面临严重破坏,现已实施红树林种植恢复、建立红树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保护措施,红树林保护与恢复仍面临用地矛盾、种植恢复成效低等问题。本次规划的大亚湾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位于大亚湾中心北区淡澳河入海口区域,全长约 3.9km,该段河道沿河湿地之间最窄处约 55m,最宽处约 330m,公园规划总用地面积约 111.2 hm2。该项目将交易、商务、酒店一体化,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运用“模块生长”的形态理念,进行景观形象设计,形成富有特色的空间景观形态;对所有建筑、小品、景园家具进行了整体的系统化设计,将广州国际展贸城作为一个品牌进行包装和塑造。开展《珠江三角洲全域空间规划(2015—2020年)》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要部署,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高效高质量完成《全域规划》编制工作。作为助推《珠三角规划纲要》实施、引领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空间部署,本规划在制定中重点关注以下方面。一是提升国际地位,二是推进创新发展,三是践行生态文明,四是塑造优质空间,五是谋划工作抓手。在《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确定的“6条主线、4条连接线、22条支线、18处城际交界面和4410平方公里绿化缓冲区”的绿道网总体布局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典理论与成熟案例,运用GIS多因子分析方法科学建构了珠三角绿道网的整体格局,通过“省市联动、上下协同”的工作方式,对各城市的绿道线路走向进行了修正与完善,并预留与港澳、粤东西北地区衔接的接口,还对将要全面铺开的城市绿道建设提供技术指引。住房空置率是反映房地产市场供需状况和衡量城市居民居住水平的重要指标,可为政府住房政策的制定、住房供给者的投资以及住房需求者的消费提供重要的参考。但我国目前住房空置率调查仍处于起步阶段,部分地方政府和研究机构有所尝试,但都因为标准问题或基础数据问题,使得调查结果难以得到各方认可。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可靠、权威的住房空置率统计方法。本研究是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中,以前瞻性的视野考虑和分析大珠三角的发展方向,藉此制订城市与区域的发展策略;通过协调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与城镇及交通的发展,促进区域环境改善,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确保大珠三角的可持续发展;更有效利用三地资源,促进生产要素顺畅流动和三地的分工协作、功能互补,通过拓展泛珠三角的发展腹地,提高大珠三角整体的国际竞争力,建设充满生机、活力的世界级城镇群。该研究分为四个专题进行,即现状、趋势分析和总体发展战略研究,跨界协调发展研究,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估及资源保护利用研究,协调发展的机制与近期重点协调工作建议。最后,在专题基础上形成总报告。规划视珠三角为一体,统筹安排生产、生态和生活空间,通过建立公交网、物联网、绿网、蓝网、公共服务网和公共安全网等六大区域性战略要素流动网络,构建低碳化、一体化的城镇群发展格局,促进珠三角从世界级城镇群向世界级“绿色城镇群”的发展目标衍变。规划应用生态扩张模型分级保护生态环境,满足风景区同时是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要求严格的诉求。规划采用“区内游区外住”的服务设施布局,倡导环境友好型生态旅游,利于保护风景区自然环境和乡村生态,协调旅游经济与生态效益的矛盾。本项目在翔实的基础资料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开展研究工作。通过对广东省已有省级以上公园体系中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从设立、建设到管理运营的政策、机制分析,以及部分案例的解剖,厘清各类公园建设管理体制机制现况及问题,为省立国家公园的体制机制建设明确方向,包括标准建设、专业管理、明晰权责和经管改革等。肇庆滨江两岸将以宋城古貌为依托,重塑历史文化街区;以漫滩湿地为特色,搭建生态旅游基地;以优势产业为支撑,规划总部经济中心;以山水景观为主题,建设生态居住社区。在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和“中调”战略指导下,以白云新城的建设为主要切入点,借鉴国内外大都市的新城建设的先进经验,提出广州新城体系架构。并将其反馈到广州城市整体发展战略之中,提出构筑广州多中心服务体系,是实施“中调”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进而积极推动“中调”确立的空间优化策略。静兰——三门江区域位于柳州主城区东部,地跨柳江两岸,是桂柳高速公路进入柳州城区的必经之地。随着柳东新区的蓬勃发展,静兰——三门江区域迅速从城市边缘转变为两大强核辐射的聚焦区域。规划旨在借助区位、资源、景观优势,发挥联系两大城市板块的纽带作用,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共赢,凸显柳东门户形象。光明新区作为深圳城市新区之一,城市建设征地过程中征用了街道大量土地,光明街道办大量征地返还地指标需要落实。为推进光明办事处6个自然村土地返还工作,加快推进54公顷返还用地落地,做到既能相对平等的对征地返还地功能予以引导,又能和未来功能发展方向趋于一致,形成科学、统一、高标准规划,于是启动光明同富裕工业园片区详细蓝图编制工作,来实现上述目标。规划从区域功能发展趋势入手,结合规划区现状资源盘点,产业选择在延续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框架范围内,着重在科技研发、中小企业上市基地、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等四个方面。规划提出了“生态立新、才智芯城”总体目标,定位为:融合生态、文化与科技,环境优美、服务高端、总部云集、精英荟萃的产业升级示范区。本次规划以上层次规划为指引,与周边开发单元进行紧密结合,以“绿色地毯”、“前海客厅”、“水城城门”、“在公园中生活与工作”、“高效集约与低碳生态有机平衡”等创新设计理念形成片区特色城市空间,同时借鉴国内外相关成熟经验及技术方法,提出以“绿色账号交易”、“地上权”、“单元平衡制度”等新技术方法作为片区的实施策略,让片区成为前海的“海上门户”和“国际港城”。规划重点包括总规修改、产业发展、风貌设计、详细规划四个部分。本次规划力图充分挖掘乌帕尔位于中巴国际大通道节点的区位交通优势、文化底蕴、民族风情、自然风光,将旅游发展与特色餐饮相结合,提质升级文化体验、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实现以商带旅、以文促旅、以旅兴商、商旅互促,打造一个美丽宜居、绿水青山、百姓安乐的特色乌帕尔。规划提出“文化风貌规划 + 控制性规划”的规划理念,以面向规划管理、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体系为目标,研究制定城市文化风貌的控制体系,弥补已编控规在城市文化风貌控制方面的不足,优化控规。同时,融入城市风貌策划内容,提出风貌营造的具体项目建议,变“被动规划”为“主动规划”。结合广州市规划制度的特点,本规划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突出“港城联动”先进理念,构筑空港地区良性互动发展格局;坚持交通优先理念,规划“三位一体”综合交通枢纽;利用GIS技术平台,进行量化研究;运用模块化研究方式,提供决策支撑。规划以挖掘和弘扬湛江岭南特色为目标,采用了公众提名、图档调研、田野调查、网络推选等多个方法,对湛江市区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规划从历史建筑的原貌保存度、环境状态、建筑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区域文化价值、区位条件、功能使用、所有权属九个评价因子对采集到的500余处初选名录进行了系统的价值评估,并提出了148处优秀历史建筑推荐名录,总建筑面积近15万平方米,并逐一建立了标准化的归档档案,为历史建筑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提供重要依据。开展《珠江三角洲全域空间规划(2015—2020年)》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要部署,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高效高质量完成《全域规划》编制工作。作为助推《珠三角规划纲要》实施、引领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空间部署,本规划在制定中重点关注以下方面。一是提升国际地位,二是推进创新发展,三是践行生态文明,四是塑造优质空间,五是谋划工作抓手。为顺应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广东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战略部署。《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于2017年9月21日、22日经省府常务会、省委常委会审议并通过,成为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规划成为全国首个由省委省政府批复的区域性科技创新走廊规划,获得社会各界、舆论媒体的高度关注。在《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确定的“6条主线、4条连接线、22条支线、18处城际交界面和4410平方公里绿化缓冲区”的绿道网总体布局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典理论与成熟案例,运用GIS多因子分析方法科学建构了珠三角绿道网的整体格局,通过“省市联动、上下协同”的工作方式,对各城市的绿道线路走向进行了修正与完善,并预留与港澳、粤东西北地区衔接的接口,还对将要全面铺开的城市绿道建设提供技术指引。住房空置率是反映房地产市场供需状况和衡量城市居民居住水平的重要指标,可为政府住房政策的制定、住房供给者的投资以及住房需求者的消费提供重要的参考。但我国目前住房空置率调查仍处于起步阶段,部分地方政府和研究机构有所尝试,但都因为标准问题或基础数据问题,使得调查结果难以得到各方认可。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可靠、权威的住房空置率统计方法。为适应珠三角新的区域发展形势,落实佛山市“强中心”组团城市建设,回应上版城市总体规划已达规划期限的管理需求,编制《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规划明确佛山城市性质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珠三角地区西翼经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针对佛山市新增建设用地紧缺、城镇群发展缺乏区域统筹、半城镇化地区关注不足、人口城镇化质量不高、简政放权背景下的规划管理体系创新困难等核心问题,以存量规划作为核心,突出区域融合、城市升级、城乡统筹、服务均等重点内容,促进形成集约高效、城乡一体的“1+2+5”网络型组团城市。肇庆滨江两岸将以宋城古貌为依托,重塑历史文化街区;以漫滩湿地为特色,搭建生态旅游基地;以优势产业为支撑,规划总部经济中心;以山水景观为主题,建设生态居住社区。规划以分析全国风景名胜区发展水平情况和我省风景名胜区现状问题为切入点,确定风景名胜区体系发展目标。以此为出发点,结合相关规范要求确定筛选标准,整理分析广东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特征,以生态保护为核心,弘扬广东自然和文化特色,统筹整合省域风景名胜资源,选取新增风景名胜区,最终确定全省风景名胜区共 74 处,其中新增风景名胜区 48 处,分布上实现风景名胜区相对均衡布局。本研究是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中,以前瞻性的视野考虑和分析大珠三角的发展方向,藉此制订城市与区域的发展策略;通过协调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与城镇及交通的发展,促进区域环境改善,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确保大珠三角的可持续发展;更有效利用三地资源,促进生产要素顺畅流动和三地的分工协作、功能互补,通过拓展泛珠三角的发展腹地,提高大珠三角整体的国际竞争力,建设充满生机、活力的世界级城镇群。该研究分为四个专题进行,即现状、趋势分析和总体发展战略研究,跨界协调发展研究,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估及资源保护利用研究,协调发展的机制与近期重点协调工作建议。最后,在专题基础上形成总报告。在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和“中调”战略指导下,以白云新城的建设为主要切入点,借鉴国内外大都市的新城建设的先进经验,提出广州新城体系架构。并将其反馈到广州城市整体发展战略之中,提出构筑广州多中心服务体系,是实施“中调”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进而积极推动“中调”确立的空间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