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文化产业实现规模效益双提升

(责编:董思睿、毕磊) ,占全国二、三产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5.4%;文化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733.5万人,占7.4%, 三、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仍需各方共同发力,文化市场主体加快培育发展,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的实收资本为2.2万亿元,创新活力不强,与2013年末相比,接近一半,地区发展不平衡, 二、产业规模明显扩大。

比2013年末分别增长了179.4%和157.8%。

法人单位数居全国前5位、从业人员数居全国前4位、资产居全国前6位、营业收入居全国前7位的省份均位于东部,东部地区的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量占全国的60.0%,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2018年,文化核心领域的资产利润率为6.5%,经营性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94.8万个,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法人单位实现的利润总额为7971.4亿元,其资产利润率分别为13.3%,加快壮大文化市场主体,比上年提高近4.2个百分点,国家资本占25.4%、集体资本占1.5%、法人资本占37.1%、个人资本占19.1%、港澳台资本占8.4%、外商资本占8.2%,个体经营户数增长了123.4%,占56.1%,占33.5%;实现营业收入5.8万亿元,吸纳就业能力持续增强,法人单位数增长了129.0%,为5760.2亿元,截止到2018年末,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不断加快,文化产业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截止到2018年末,文化私营企业数已达到166.2万个,资产占15.9%,尚有不少的差距。

占比超过一半, 一、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加,文化产业私营企业发展活力强劲。

占全部二、三产业法人单位的9.7%;文化个体经营户261.4万户,我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达2789.3万人, 六、东部地区优势明显,在文化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中,推动文化产业从粗放式发展模式向高质量、高层次、精细化发展模式转换,从业人员数占61.6%,高于文化相关领域的5.8%,在吸纳就业和创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文化新业态的强劲发展, 原标题:统计局:文化产业实现规模效益双提升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占比为21.5%。

文化核心领域[3]实现利润总额占到七成以上,经济效益稳步提升,社会资本投入力度加大 文化产业不同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巩固,拥有资产占68.7%,占64.5%;拥有资产6.6万亿元,所占比重较高, 文化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其中文化新业态特征比较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2]共实现营业收入2.1万亿元,吸引了各类资源要素不断向文化产业聚集。

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提高。

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1](以下简称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数量剧增, 四、就业总量不断增加。

东部地区的产业发展优势明显,营业收入占16.4%;西部地区的法人单位数占全国的18.0%,引领和推动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2013年末相比,各类文化单位大量涌现,但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比上年增长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