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现设24个学院,93个本科专业, 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类别,人才培养体系完备。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济南大学在积极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主动优化调整专业及招生大类设置,新增标准化工程专业,暂停招生专业4个,将全校88个招生专业调整组合为46个招生大类(专业),为考生提供科学合理的专业选择空间。同时,基于历年招生数据分析和调研结果,优化布局全国各地区招生计划设置,调整投放专业和招生数量,适应当地产业结构需求。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作为引领社会、服务社会的创新主体,在实现创业创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围绕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确定的十强产业和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重点产业部署,济南大学继续加强产学合作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在文化产业、合成化学、医药、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技术与应用、生物技术等专业方向设置8个校企合作项目,2018年共计划招生480人,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和实施培养计划,深化产教融合,为地方经济转型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在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战略指引下,高校正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创新力量。面对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创造的新产业和新业态,济南大学探索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优势学科专业,进一步对接人才培养链与国家创新链、产业链,开设港创创新实验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卓越工程师班,择优选拔相关专业学生,在办学条件、培养方案、师资队伍、科研平台、实习实训等方面,围绕学生创新能力进行设置,培养学科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全面、科研能力强的拔尖创新人才。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为学生提供多视角的文化氛围和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议题。济南大学以促进教师国际化、课程国际化、学生国际化为目标,致力与国(境)外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同美、英、德、法、加、澳、俄、日、韩、新等国家的85所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与港澳台地区的21所高校建立友好学校关系。为进一步加强对外合作交流,2018年,济南大学在金融学、机械工程、网络工程、环境工程四个专业设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共计划招生400人,并与国外多所大学合作举办双学位、交换生、本硕连读等多种形式的校际合作培养及出国留学项目,蓄力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为保证2018年本科招生工作顺利进行,维护学校和考生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招生工作具体情况,特制定本章程。学校始建于1948年,建校70年来,学校铭记“弘毅、博学、求真、至善”的校训,传承“勤奋、严谨、团结、创新”的校风,发扬“艰苦奋斗、凝心聚力、追求卓越”的精神,为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近31万名校友遍布海内外。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100人,其中教授300人,副教授69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02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其中外籍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项目入选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万人计划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人选4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海外特聘专家19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3人,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3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12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5门,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专业6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6个,省级校企共建专业9个,省级精品课程53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重点立项建设3个、自筹经费立项建设6个。近年来,主持国家级教研教改课题21 项,省部级课题55项,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8部,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部级教学研究成果奖75项,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项活动中,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663项,其中国家一等奖74项、二等奖178项。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2 项,小平科技创新团队1个。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扩大与国(境)外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学者互访、学术交流、合作办学等多种方式与美、英、德、法、加、澳、俄、日、韩、新等国家的85所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与港澳台地区的21所高校建立友好学校关系,在刚果共和国首都布拉柴维尔、美国南达科他州阿伯丁和科罗拉多州首府丹佛市建有孔子学院3所。学校校园占地21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4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5.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6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藏书及电子文献600余万册,中、外文现刊4200余种,电子期刊23000余种。第十一条 济南大学依据教育部审批下达的年度招生计划和国家有关招生政策,按照优化生源结构、促进区域均衡的原则,统筹考虑各省份的生源数量、生源质量、人才需求、毕业生就业等情况,结合自身办学条件,编制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以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公布为准。2.进档考生专业(类)安排:我校录取新生时专业(类)安排按“分数优先”的原则进行。即优先安排投档成绩较高考生所填报的专业(类),各专业(类)志愿间不设分数级差。学校在录取和安排专业(类)时,投档成绩相同条件下优先按照考生高考实考分、相关科目分数的顺序安排考生专业(类)。相关科目比较顺序以该生所在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的规定为准。若该生所在省级招生主管部门未规定位次确定原则,文史类依次按语文、外语、数学单科成绩排序确定位次;理工类依次按数学、外语、语文单科成绩排序确定位次。成绩高者位次在前。上述条件相同情况下,参考考生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关科目成绩、体育测试成绩,综合考虑,择优录取。2.音乐学、舞蹈学专业在山东省内由我校实施专业考试,专业成绩需达到我校要求,进档考生按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若专业课成绩相同,文化课成绩(含政策加分)高者优先录取;在山东省外使用省统考(联考)专业成绩,进档考生按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若专业课成绩相同,文化课成绩(含政策加分)高者优先录取。第二十七条 学校建立了以“奖、贷、勤、助、补”为主体,“通、访、建”为补充的多方位立体奖助体系。学校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山东省政府奖学金、济南大学奖学金、宋健奖学金及各种社会奖学金,使更多品学兼优的学生获得奖励;学校在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同时,通过国家助学金、校内勤工助学金、特殊困难补助金、绿色通道、辅导员家访、各类社会资助、校地共建等多种措施资助学生,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获得资助。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打破了高中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为了应对改革,济南大学招生办公室主动走出大学校门,走进中学,与中学对接开展各种卓有成效的互动活动,积极实现高校招生、人才培养与高中教学的对接,让中学生更好的了解大学和大学的专业,逐步构建联合育人新机制。新生“回母校、感恩师、扬济大”母校行活动,今年是第四次开展,此次活动共有973名学生参与,活动覆盖全国836所高中学校。新学期开学后,参加活动的同学提交了活动反馈表和相关图片、视频资料,招生办公室根据活动反馈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评选,评选出274名开展活动优秀的同学进行表彰并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品,选取了72名同学参加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分享和总结。座谈会上,招生办公室副主任贺铭对2017级新生“回母校、感师恩、扬济大”活动进行了总结,向参加此活动的各位同学表示衷心感谢,活动中同学们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利用寒假返乡过春节的机会走进高中母校感谢高中老师多年来的培养,通过自己在大学的切身体验,向高中母校汇报在济南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介绍大学的专业和专业设置,展示济南大学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宣传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召开此次座谈会的目的是希望参会同学能够分享自己开展活动的成功经验,从活动开展的角度谈下切身感受和想法,提出有利于改进和提高工作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座谈会上,与会同学结合自己开展活动的实际情况畅所欲言,谈了开展活动的经验、活动感受、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以及高中学校的实际需求等状况,同学们普遍认为参加这项活动非常有意义,既能锻炼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又能够宣传学校办学实力,展示济南大学的发展成果,他们还提出了修改完善和改进宣讲ppt、增加印刷学校宣传单页,印制学校校园风光为主题的名信片、书签等方便开展活动的合理意见,对改进以后的工作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活动开展四年来,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感恩意识,宣传了学校的办学实力,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为学校的招生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浪山东:济南大学招生办开展2018年系列招生宣讲进中学活动
为了适应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推进济南大学招生宣传工作常态化,力争2018年生源质量再上新台阶,新学期以来学校招生办公室开展了系列招生宣传进中学活动,招生办公室和教育拓展小组相关人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且行且拍随手记录走近济大
+更多济大要闻
多彩碰撞 济南大学2018运动会特辑
灼灼烈日下被期盼已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