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为目前是去杠杆的关键时期,即使银监会针对具体业务开始加大监管力度,但是货币政策也不会放松。当然,对理财、资管业务的进一步监管,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监管部门会充分考虑相关政策对市场的影响。这意味着本轮的去杠杆将是一个慢的过程,但也意味着债券市场好转也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第一,路演过程中,客户对银监会出手金融去杠杆后的货币政策变化较为关注,普遍的一种观点是一旦银监会出手了,央行的货币政策就不用那么紧张了。我们并不认可这一观点:(3)反过来思考,如果银监会出手后,央行货币政策放松,那么当资金宽松改变当前曲线过平的情况后,机构还会主动去杠杆吗?显然是不会,因为曲线陡峭后,又可以愉快的加杠杆了。所以,去杠杆的过程也客观需要央行货币政策维持偏紧的状态。(2)一季度保险公司新增债券投资有限,主要增持同业存单和政金债,但利率债配置节奏明显放缓,这说明了保险公司可能对未来债市更加保守,认为债券收益率仍有上行压力,也有可能是对未来保费增速放缓的被动应对。第一,央行货币政策会如何配合银监会的金融去杠杆的过程?近期在路演过程中,客户对银监会出手金融去杠杆后的货币政策变化较为关注,普遍的一种观点是一旦银监会出手了,央行的货币政策就不用那么紧张了。我们并不认可这一观点:(2)从幅度上看,如果此前金融去杠杆主要依赖的是货币政策收紧,那么后期焦点确实可能会转向银监会的政策为主。但是对债券市场而言,影响的只是速度和幅度。如果是第一个阶段,以货币政策收紧为主,银监会并没有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那么对市场而言,资金会非常紧张,但银行的同业业务并没有受到限制,所以银行会借高成本的负债去死扛,对债券市场而言,资金成本太高,只是杠杆死不了。到了第二个阶段,银监会出手限制同业业务扩张,那么即使央行流动性收紧程度缓和一点,资金成本可能不再飙升,但银行同业业务限制了,去杠杆也就会真正的开始了,对债券而言,压力会更大一些。所以,不管是第一个阶段还是第二个阶段,对债券市场而言,压力都是客观存在的,无非是第二个阶段,去杠杆真正的开始了,压力更大一些。(3)反过来思考,如果银监会出手后,央行货币政策放松,那么当资金宽松改变当前曲线过平的情况后,机构还会主动去杠杆吗?显然是不会,因为曲线陡峭后,又可以愉快的加杠杆了。所以,去杠杆的过程也客观需要央行货币政策维持偏紧的状态。因此,我们认为目前是去杠杆的关键时期,即使银监会针对具体业务开始加大监管力度,但是货币政策也不会放松。当然,媒体报道,央行马骏表示对理财、资管业务的进一步监管,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监管部门会充分考虑相关政策对市场的影响。这意味着本轮的去杠杆将是一个慢的过程,但是也意味着债券市场好转也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第二,保险不是目前债市的解放军。近期在与客户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有观点认为,受监管趋严和债市快速调整影响,在银行调整自身资产负债与业务结构以应对监管的过程中,会出现监管指标好的大行或者不受MPA考核的保险机构承接小行资产的情况,因此对债市的影响较为有限。我们在周二日报中已经详细介绍过大行并不是债市的救世主,然而从今年以来保费收入增长和保险公司的债券增持情况来看,我们认为保险也不是债市的解放军。尽管近期从交易层面看,确实有保险在接银行委外抛出来的债券。(1)今年保险开门红势头减弱,万能险规模下滑明显。往年保险机构开门红现象非常明显,会对债市需求形成支撑,但今年以来保险开门红势头明显减弱,前两个月保费收入累计同比增31.27%,较去年同期下降20.24个百分点。此外,自去年以来监管层对万能险收紧政策明显,直接导致今年以来万能险规模大幅下滑,前两个月万能险发行规模接近0.16万亿,较去年同期下滑60.68%。因此,保费收入增速放缓和万能险发行规模下滑对债券需求产生负面影响,目前债券投资规模在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中占比已稳定在40%左右水平。(2)一季度保险公司新增债券投资有限,主要增持同业存单和政金债,但利率债配置节奏明显放缓。从中证登和上清所债券托管数据来看,今年一季度保险机构主要增持了1136亿同业存单和1130亿元政金债,但二者配置节奏差异明显。政金债方面,随着去年底债市快速大幅调整,今年一月保险公司当月大幅增持国债744亿元政金债,但即使一月以后国开债收益率维持高位,保险公司依然明显放缓政金债配置,2月和3月分别增持31亿和355亿。同业存单方面,由于资金面持续紧张,今年以来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快速上行,持续超过10年国开,因此保险公司一季度逐步增持同业存单,且每月增持规模不断增加,分别为181亿、367亿和587亿。(1)如果债券市场表现不能及时改善,那么去年二三季度大规模新增的委外逐渐到期,可能面临业绩不达预期的更大的赎回压力潮。所以,时间耗得越长,对债券市场越不利。据网贷之家的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2月,上市公司系P2P运营平台数量已达116家,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4家。这些火速布局P2P的上市公司甚至跨界转型,将主营业务改成了互联网金融。以匹凸匹为例,这家原主营房地产的公司于2015年5月宣布更名转型为互联网金融公司,同时成为A股首家P2P公司。然而,公司并未真正开展P2P业务,也没有带来相关利润。“上市公司涉足P2P一方面是为了布局互联网金融战略,实现发展转型;另一方面不排除炒作概念,那时只要贴上互联网金融的标签,公司股价就能蹭蹭涨。”沪上一位网贷平台从业者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P2P行业在当时比较受投资者欢迎,也更容易打出知名度,给公司带来可观收益。证券时报记者梳理相关数据发现,上市公司系P2P平台数量明显增长放缓。从2015年1月的38家,到2015年12月的102家,上市公司系P2P运营平台数量增长近3倍。而2016年上市公司对P2P的热情明显降温,运营平台数量从2016年1月的104家缓慢增长至2016年12月的116家,其中几个月数量甚至出现负增长。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数量则维持在116家,停止了增长。事实上,上市公司系P2P平台数量基本不再增长也折射出整个P2P行业增速放缓的大环境。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发现,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民营系P2P当月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分别达到94家、64家、59家,也就是说民营系P2P平台每天减少2-3家。众多资本撤离P2P的背景是行业收益率下降以及监管趋严。网贷之家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共有10家P2P网贷平台出现问题,其中4家跑路,6家提现困难。3月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为9.41%,环比下降了10个基点,同比下降了222个基点。与此同时,P2P行业已告别野蛮生长,迎来监管升级。去年8月《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正式落地以来,多家上市公司宣布退出P2P行业,还有部分上市公司减持P2P股权,减少P2P领域投资。去年9月,天源迪科、奥拓电子、华鹏飞、佳士科技、新纶科技等5家公司就陆续宣布减持鹏金所。此外,不少曾经高调进军P2P的上市公司在业绩上遭遇了滑铁卢。除了两年亏损超6亿元的匹凸匹外,同样跨界互联网金融的熊猫金控出现了债权逾期。熊猫金控原是深沪两市唯一的一只烟花股,公司在2015年4月转型为互联网金融公司。2016年年底,熊猫金控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互金平台银湖网和熊猫金库出现了9912万元的债权逾期,旗下融信通商务顾问公司垫付了这笔逾期债权,并将该债权以60%的价格转让给了深圳森然大实业有限公司,相应的逾期罚息和违约金共计约2.9亿元也无偿转让给了森然大。在本次交易中,公司亏损了约1.1亿元,并确认了约3900万元的营业外支出。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上市公司系P2P平台凭借上市公司的“增信”效应,成交量仍然保持着高速增长。网贷之家数据显示,上市公司系P2P平台2015年1月成交量为39.36亿元,到2015年12月增加至209.86亿元,增长超4倍。2016年1月成交量206.13亿元,2016年12月成交量达到914.46亿元,增长接近3.5倍。“P2P行业进入了洗牌期,在监管政策下,小平台会慢慢退出,大平台也许还会吸引更多上市公司。”长江证券行业研究员李明勇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未来上市公司对P2P平台的选择会更谨慎,投资将趋于理性。国内最大的在线金融搜索平台——融360今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3月27日至4月2日这一周,网贷行业累计成交量为273.11亿元,环比下降29%,也是近两个月来首次跌破300亿元。待还余额为6964.51亿元,环比增长0.11%,增幅减缓。在这一周内,网贷行业综合平均收益率下降为9.28%,较前一周下降0.16%。周平均收益率在连续增长五周之后,首次出现下降。随着网贷平台监管力度的不断升级,网贷行业的收益率逐渐收到影响。而种种迹象也显示,网贷行业人气有所降温。融360的监测数据显示,在这一周内,网贷行业日均投资人次38.2万,较前一周的投资人次减少5.2万,环比下降12.2%;在这一周内,网贷行业日均借款人次31.2万,较前一周借款人次下降6.2万,环比下降16.6%。融360分析认为,监管力度加大,平台面临整改,投资人信心不足,行业人气下降。据融360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4月2日,已经上线银行存管业务的网贷平台共216家。据《网贷行业2017年3月份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3月底,全国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共计1234家,上线银行存管业务平台占比仅17.5%。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因比特币价格波动较大,此前大部分的买卖都以投资为目的。但由于比特币在世界各地使用时都可以直接从消费者本人账户扣除,而无需兑换成当地货币,所以近几年去国外旅游时使用比特币结算的消费者逐渐增多。此外,从今年7月起,在日本购买虚拟货币时不再缴纳消费税,也被视作比特币市场扩大的助推剂。但也有人认为,比特币价格波动剧烈,许多人持有比特币的目的是进行投机,所以难以作为结算手段推广。据介绍,《整改要求》全部条款多达148项,不过,每家平台整改的具体情况各有不同。据网贷天眼研究院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7年2月28日,北京地区累计平台数量达594家,其中累计问题平台255家,在运营平台为339家。对此,网贷天眼有关负责人表示,《整改要求》对“暂行办法”的重点条款进行了细化分解,详尽列出了涉及违规的不同具体情形。同时,《整改要求》还为网贷平台划出了三条“红线”。第一,不能自我增信,任何形式都不行;第二,不能证券化和打包债权,第三,不能卖理财产品。当天,前述一家平台负责人还称,监管部门还要求平台每隔15日上报一次整改计划和进程。另有平台负责人表示,“第一批收到整改通知的平台已经上报了整改方案,但是目前还没有收到反馈意见。平台也希望监管部门能有进一步明确的规定,怎么整改?信息披露内容应该披露到何种程度?”3月17日,普益标准发布中国财富管理收益指数,报告显示,2月市场流动性稳中偏紧,节假日效应延续,银行理财产品及货币基金产品的收益指数小幅上升。其中, 截止2017年2月,网贷平台的累积数量大约为5882家。在监管趋严的环境里,2月里新增的网贷平台数量仅为1家。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为8.75%,环比下滑0.96个百分点。从平均期限来看,2017年2月网贷平台平均借款期为9.21个月。P2P产品在监管条例连续出台后,收益指数大幅下滑,环比下滑7.21%至73.72点,虽然收益水平有所下滑,但相对其它产品仍有较强竞争力,结合市场规范性的逐步提升,未来P2P产业的竞争力值得期待。在2月4日厦门首发了《厦门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备案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后,广东地区接连发布多项政策规范网贷行业,接着,2月末银监会出台文件明确了第三方托管银行与网贷机构的关系,再次明确网贷行业的监管细则,最大可能的避免“擦边球”的可能性。而监管力度的持续加码,提升了P2P的门槛,也加速了不合规平台的退出,整体收益加速回归正常。随着P2P监管的继续收严,该类产品平均收益或将滑落至8%之下。除P2P产品外,集合信托平均收益率也相对较高,2017年2月平均收益达6.86%。但从长期走势来看,信托收益持续下滑,再加上调整期中风险隐现,短期内信托产品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有所下滑。除此以外,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在2017年稳步向上,截止到2月,其收益率达4.13%,与集合信托收益率差距进一步缩小。不过银行收益的上涨受短期因素影响较大,有不可持续性,未来随着理财产品收益的回落,以及信托转型的推进,信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将逐步回升。3月14日,网贷之家发布《强监管后校园贷现状调研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2月底,全国共有74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校园贷业务,主要为消费分期平台和P2P网贷平台。然而,相比于2015年顶峰时期,共有47家校园贷平台已退出校园贷市场,其中有28家平台选择停业关闭网站,有19家平台选择放弃校园贷业务转战白领、蓝领等工薪阶层的贷款业务。可见,政策监管对校园贷市场的整顿影响巨大。据网贷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2月底,全国共有74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校园贷业务,主要为消费分期平台和P2P网贷平台。其中,21家平台专注于做校园贷业务,服务对象仍仅为在校学生,占平台总数的28%;有53家平台不仅限于做校园贷业务,占总平台数的72%,其服务对象不仅限于年轻人,部分平台开始涉足到白领等市场。目前校园贷平台提供两种消费金融产品服务,一种是基于场景进行的消费分期,即消费者先选择好产品然后进行分期偿还,这种方式是由消费分期平台将资金是直接打给产品提供方,消费者接触不到现金。提供此类产品服务的平台多以分期平台为主,提供的消费分期产品也较为多样,目前有3C数码产品、旅游、培训以及美容等产品,其中3C数码产品占主导位置,这些平台往往会选择与电商或线下商户机构开展合作;另一种产品服务是现金贷,以小额信贷为主,一般采用等额本息分期还款方式,借款金额一般在500-5000元不等,不过也有部分平台提供的借款金额达到万元以上,前期以P2P网贷平台推出为主,后期校园分期平台随着自身不断发展也开始通过与其他P2P网贷平台进行资金端合作或自建资金端开始陆续推出现金贷业务。目前,同时提供消费分期服务和现金贷服务的平台最多,有27家,占开展校园贷业务平台总数的37%;其次是仅提供现金贷服务的平台,有26家,占总数的35%;有21家开展校园贷业务的平台仅提供消费分期服务,占总数的28%。2016年以后,由于政策和社会舆论压力的原因,平台纷纷选择退出校园贷市场,开展校园贷业务的平台数急速下降。各大平台纷纷宣布品牌升级,在继续开展原有的校园贷基础上将服务对象拓展至白领人群,并有部分平台宣布缩减校园贷业务。截至2017年2月底,相比于2015年顶峰时期的108家,全国共有47家校园贷平台选择退出校园贷市场,可见2016年政策监管对校园贷市场的整顿影响巨大。其中有28家平台选择停业关闭网站,占停业及转型总数的60%;有19家平台选择放弃校园贷业务转战白领、蓝领等工薪阶层的贷款业务,占比为40%,如曾经知名校园分期平台趣店(原趣分期)就于2016年9月宣布退出校园市场,转型向非信用卡人群的消费金融领域发展。随着郑州一名在校大学生因百万债务跳楼及“裸条事件”等校园贷风险事件的陆续发生,银监会和教育部于2016年4月出台《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开始出手整顿校园贷市场。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亦明确提出用“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整改校园贷问题。随后各地方监管层及自律组织也陆续出台当地规范校园贷的政策和相关文件,重庆地区实行负面清单制度,明确给出“八个不得”的红线。因为货币政策收紧和MPA考核加严等因素,银行理财收益率在今年一路上扬。截至上周,市场上最高的银行理财收益率达到6%,甚至高于一些贷款利率。由于部分银行提供理财产品可质押路径,在理财收益走高的情况下,通过理财质押贷款进行套利的现象再现江湖。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理财质押确实存在套利空间,而银行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此业务上设立了不少门槛来防止被“占便宜”。近日,一则理财质押套利的灰色秘籍在市场流传,一家银行人士介绍,企业通过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就能套利30bp。企业基本不用承担任何风险,所有流程也都可以交给银行。比如该银行有一款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4.5%,而通过质押银行理财产品的贷款利率最低可达到年化4.2%。企业只需要购买理财产品之后直接质押给银行,那么中间的收益和成本差有20-30bp,此过程中也不占用企业资金。而事实真能如此美好吗?华北地区一家农商行总行信贷人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该行理财最高收益率为4.75%,可为贷款进行质押,相应的贷款利率最低为4.35%,利率差达到40bp。照此计算,如果在该行买100万元的理财,一年可以获得收益4.75万元,质押理财再贷出100万元,一年要付的利息才4.35万元,投资者反而可以从银行赚到4000元。另有两家股份制银行信贷人士介绍,该行只允许保本理财进行质押。以其中一家银行为例,该行保本理财收益率为4.2%,低于该行4.785%的最低贷款利率,贷款额度最高可达到理财总额的85%。另一家银行人士则介绍,该行贷款利率同样高于理财,且购买理财和质押贷款必须在同一家支行进行,贷款期限也不能长于理财期限。理论上来说,购买理财再质押确实存在一定的套利空间。上述银行人士表示,假设购买100万元理财,质押后贷出85万元,以85万元理财产品的收益算,可以覆盖贷款利息的近九成。套利空间虽然存在,但在实际操作时却困难重重。上述农商行信贷人员进一步表示,通过理财质押贷款,通常贷款额度会打折,最高只能给到理财金额的70%,而且要看理财的风险度,再测评贷款额度,还要考虑理财收益能够覆盖多少贷款利息等。“因为利息收入太少甚至赔钱,银行基本不喜欢做这项业务。”因为理财产品收益的不确定性,也有法律界人士提醒,市场波动的突发性和幅度都相对较大,从而理财产品价值变动较大。一旦市场行情突然下跌,可能导致理财产品贬损后的价值不足以担保未清偿的贷款本息而给银行债权带来风险。此外,当理财产品价值出现大幅下跌时,理财产品作为银行债权质物的担保功能有可能丧失,这时银行一般立即停止贷款发放,并通知贷款申请人,要求其增加保证金、补充质物、归还部分贷款或追加银行认可的其他担保措施,达到前期质押率实质要求。实际上,这样“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几乎不存在。多位受访的银行人士表示,银行会仔细核查借款人的资信情况,关注其清偿能力以及贷款用途,贷款期限和额度都会压到风控的范围内,甚至不予发放贷款。“理论上的套利,在现实中应该不会出现。”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也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在银监会发文整顿现金贷后,日前有消息称,根据国务院批示及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现金贷”已纳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部分地方金融办已经下发了相关文件。北京商报记者也向相关监管部门求证,暂未获得回复。在分析人士看来,未来无牌从事现金贷的互金平台恐遭取缔。消息称,地方监管部门将集中配置监管力量,对各地区“现金贷”平台开展摸底排查与集中整治,并要求各地区根据排查情况确定“现金贷”机构名单,摸清风险底数,防止风险的集中爆发和蔓延,维护网贷行业正常发展秩序。更为重要的是,根据最新监管要求,各地根据风险排查的实际情况,按照情节轻重对“现金贷”P2P网贷平台进行分类处置。同时,对网络小贷开展“现金贷”业务进行风险排查和整治,对于未经许可开展此类业务的机构立即叫停,存量业务逐步压降至零;对于存在涉嫌恶意欺诈、发放高利贷和暴力催收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网络小贷,及时移送公安机关进行处置,切实防范风险,引导“现金贷”业务健康有序发展。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表示,从利率水平来看,现金贷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低息模式的现金贷,代表性机构为银行和互金巨头;一类是高息模式的现金贷,代表性机构为分期公司和P2P平台。从监管指导意见看,此次集中整治的主要是高息模式的现金贷。在他看来,从过去几年的实践来看,高息模式的现金贷主要带来三方面问题,一是高息本身加重了借款人负担,很多现金贷产品年化利率都在100%以上,远远超出了法律保护的合理范围,成为后续一系列问题的根源;二是由于过高的利率可以覆盖不良损失,很多平台便不再重视信用风险的管控,从而导致整个行业的不良风险大增;三是对信用风险管控的漠视必然带来较高的不良率,于是又催生了非法催收和暴力催收问题,先后引发了数起恶性事件,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薛洪言表示,从目前从事现金贷的机构来看,既包括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等具有放贷资质的持牌机构,也包括已经被纳入统一监管框架的网贷平台,还包括数以千计的无任何资质的创业企业平台。此次从放贷资质出手进行整顿,效果立竿见影,一大批没有放贷资质的平台将被迫退出市场,一方面将从很大程度上缓解行业乱象;另一方面占大多数的非持牌平台退出市场后,监管机构才能腾出精力对持牌机构和网贷平台的相关现金贷产品进行摸底和分类处置,各项工作才能更加顺利地进行推进。“未来,合规的现金贷产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平台具有监管认可的资质,要么是持牌机构,要么是合规的网贷平台;二是利率要在监管认可的范围内,畸高利率的业务模式将难以持续”,薛洪言补充道。马骏认为,这段时间中国经济增长有所加快,但由于各种因素CPI通胀压力并不大,这是一个比较难得的较好的宏观环境。这个环境为中国加快结构性改革创造了条件。比如,经济复苏会创造较好的再就业环境,可以为加快僵尸企业退出提供空间;利润反弹可以改善部分企业估值,使其获得较好的市场化债转股的机遇;银行资产质量趋稳可以为其加快消化不良贷款创造有利条件;国际收支的改善也为中国进一步开放债券市场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关于针对理财产品的宏观审慎评估,马骏说,银行表外理财于今年一季度正式纳入MPA广义信贷指标范围,由于此前已有一段时间模拟测算和沟通的过渡期,总体看是平稳有序的。对理财、资管业务的进一步监管,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监管部门会充分考虑相关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平安证券表示,目前,利率下行还未对保险公司造成太大影响,且保险公司和监管部门都已开始进行资产配置优化和产品结构调整,保费增速过热、寿险产品短期化、理财化的特征将得到进一步抑制。因此仍看好保险行业发展。另一方面,对于财险,形势并不乐观。长江证券表示,产险增速依旧承压,从保费占比来看,车险保费占产险的比重仍然很高,在80%左右;从增速来看,产险和车险的增速均呈现下行的趋势,车险增速近年来较产险略高,非车险的产险市场仍然难有起色。自去年四季度以来,险资再度站上风口浪尖,但相较于2015年,险资整体举牌规模已大幅缩减。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至少有30家上市公司被险资举牌。而截至2016年11月底,险资举牌上市公司仅不到10家。平安证券表示,今年险资举牌仍会延续,但将更加规范。保险资金体量大、久期长、追求绝对收益,是股权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但是去年年末部分保险公司的行为使得监管层强化对险资举牌的监管,敦促险资成为长期资金提供者和善意的财务投资者。国泰君安国际表示,近期不太可能出现频繁和大规模险资举牌行为。上市险企投资了多种权益类工具,从上市公司股票到投资基金单位,从资产组合平衡性需求的角度判断,频繁举牌对于他们并无必要。且大部分上市险企为国有企业,其投资风格可能更加理性。此外,针对2016年年末保监会发布的股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以及加强人身保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海通证券表示,预计将不再有新的“融资平台类”公司出现,上市保险公司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强化。从业务结构看,互联网人身保险各险种中,寿险的主力优势地位非常明显,实现年化规模保费1192.3亿元,占互联网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81.3%。其中,投连险和万能险仍占据寿险的主要地位,分别占比57.8%和17.5%。年金保险实现年化规模保费228.6亿元,成为仅次于寿险的第二大人身险险种,占互联网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比重达15.6%。在互联网健康保险中,费用报销型医疗保险为健康险主力险种,占互联网健康保险保费的比重高达54.3%。虽然意外险的保费收入仅占互联网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1.3%,但从承保件数看,占人身保险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承保件数的比例高达66.9%,成为互联网人身保险各险种中的“件数王”,其中规模保费最多的为交通意外保险,以76.2%的保费占比成为互联网意外保险的主力产品。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互联网人身险的主力仍是理财型险种。有关业内人士指出,“理财型产品占比高,其实和公司导向、代理人、消费者都有一定关系,尤其是开门红期间,公司主推理财型产品,因为规模大、上量快,代理人方面的佣金也高,而消费者想到保险也是和收益挂钩,形成了买保险看收益的错误理念。”在理财型产品规模渐起之时,一些互联网保险公司和中介公司、平台积极践行“保险姓保”,推出了一系列保障型产品,起到了很好的市场教育和示范作用。例如,众安保险推出的一款互联网医疗险“尊享e生”,该款产品由于价格极低,一经推出就广受欢迎;泰康在线也推出一款名为“尊享医疗”的中端医疗险。也有不少公司在长期寿险和重疾险方面发力。例如,明亚保险经纪近日联合同方全球人寿推出一款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的“优选寿险2.0版”纯消费型产品;互联网保险定制平台悟空保与华夏保险共同推出“YOYO至尊保”重大疾病产品。从净利润来看,2016年上半年,3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为负值。其中,泰康在线实现净利润-12558.57万元;安心保险实现净利润-297.93万元;易安保险实现净利润-2457.00万元。模式单一、突围无力、流量有限,导致现在大部分互联网保险平台都处于亏损阶段。“这也倒逼互联网保险公司做更多的创新,而所谓的‘创新’在于:第一,能够改变或者纠正现有某个错误的模式或路径,以此引导行业走向正确方向;第二,彻底颠覆目前的模式,走另类路线。”朱俊生认为,目前很多产品“概率高、损失高”,而互联网保险产品其实更应该符合保险“概率低、损失高”的特征,未来产品设计应朝着这个方向发展。2016年前7个月,互联网财险累计保费收入330.02亿元,占财险公司保费收入5341.89亿元的6.18%,同比负增长22.37%。其中,占据大头(近八成)的车险下滑明显。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车险保费下滑与商车改革不无关系。车险作为网销保险的最大险种,改革之后不管是网销、电销、传统保险价格都是一样的,以往的电网销售优惠15%的优势不复存在,所以大量业务回流传统保险出单模式。宜保通常务副总经理杨帆认为,场景化的保险和技术驱动型的保险将是未来互联网保险发展方向,比如退货运费险这类场景化很强的产品,以及可以实现精准定价的技术运用,都将助力互联网保险的发展。第三方互联网保险平台一般分为代理公司或者经纪公司、保险科技、服务咨询几类。这类公司一般有两条发展路线:一条是专业中介路线,发展O2O模式,建立线上+线下矩阵;一条受制于牌照,只能服务于保险公司,为保险公司出谋划策或提供技术服务。泛华金控董事长胡义南认为,“随着费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大量的保险公司营销员将脱离现有组织模式成为独立代理人。而离开组织的单个的独立代理人绝大部分会很快阵亡,市场需要更多强大的独立第三方的后援支持平台,能够供给全面金融产品、教育培训、移动展业、客户服务、品牌一体化管理系统等支持。因此,保险中介公司的核心竞争价值是线上平台和线下实体组织,做好对营销员的深度理解和支持才是保险中介公司的正道、王道。”宁波市保险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邵洪吉表示,互联网大大拓宽了保险业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无限的资源集合里,保险可以低成本和快速地和各种资源进行连接,保险业从一个点变成了一个连接N个点的网络。连接以后,如何融合是关键,无论是体验也好,渠道创新也好,都是保险与相关资源的对接和融合。同时,保险也会变得越来越简单。在他看来,互联网保险公司更多要做的是将简单交给客户,将复杂留给自己。4月20日(周三),央行公开市场进行了700亿元7天期、200亿元14天期和100亿元28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亦分别持平于2.45%、2.6%和2.75%。由于今日公开市场有800亿元逆回购到期,故单日净投放200亿元,为连续第三天净投放。据统计,自本月13日央行结束之前公开市场持续停摆以来,累计开展逆回购操作3600亿元,对冲到期回笼量后实现净投放2500亿元。同时,央行17日开展了两个期限共4955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对冲完本月到期MLF后,实现净投放440亿元。此外,央行还主动披露于13日投放了839亿元抵押补充贷款(PSL)。而在此之前,3月24日至4月12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持续暂停,有4900亿元存量央行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分析认为,央行连续三日开展逆回购操作,维稳意图明显,流动性虽然略有趋紧但总体无忧,后续随着缴税冲击消退,资金面或有所改善,但央行无意在公开市场过多投放资金,资金面谨慎预期仍然较大。昨日银行间回购市场上,各期限质押式回购利率多保持上行,隔夜回购利率加权值涨17BP,7天回购利率小涨2BP。上交所债券回购利率普遍走高,隔夜、7天期回购全天加权平均利率分别涨20BP、6BP。《证券日报》记者获悉,保监会20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监管 维护保险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保险监管、治理市场乱象、补齐监管短板、防范行业风险的任务和要求。《通知》明确,始终保持监管高压态势,全面清查违规资金运用、股东虚假注资、公司治理失效、信息披露不实等问题。《通知》指出,当前金融工作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并未减少,经济稳定运行的基础仍然不够牢固,一些困难和矛盾在金融领域会继续有所反映。《通知》表示,近一时期,在利率环境复杂、资产配置难度大的背景下,少数保险公司发展模式激进,资产与负债严重错配,存在较大的流动性风险隐患;部分保险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制度不健全,存在股东虚假注资、内部人控制等问题;行业整体偿付能力保持充足,但个体分化明显,偿付能力下降和处于关注区域的公司数量有所增加,局部风险增大,风险点增多;一些保险机构盲目跨领域跨市场并购,个别保险资管产品多层嵌套,极易产生风险交叉传递。一是强化监管力度,持续整治市场乱象。始终坚持“严”字当头,严防严管严控保险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要把业务扩张激进、风险指标偏离度大的异常机构作为监管重点,在市场准入、产品审批备案、高管核准等方面进行必要的限制。始终保持监管高压态势,全面清查违规资金运用、股东虚假注资、公司治理失效、信息披露不实等问题。依法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对影响恶劣、屡查屡犯的机构顶格处罚。对利用保费虚假注资、关联交易侵占公司利益等违法犯罪行为,坚决移送司法处理。二是补齐监管短板,切实堵塞监管制度漏洞。系统梳理制度和流程,深入排查监管漏洞,尽快补齐制度短板;加强各领域监管制度的协调统一,重点加强对创新业务和交叉领域的制度完善,防止监管套利;加快完善监管规则,在放开前端的同时切实管住管好后端。三是坚持底线思维,严密防控风险。明确风险防控目标,努力减少存量风险、控制增量风险。关注和紧盯重点公司、重点领域和重点产品的风险,防止个体风险演变为局部风险、局部风险演变为整个行业风险。有序处置一批风险点,对可能产生的次生风险做好应对预案。四是创新体制机制,提升保险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水平。此外,《通知》强化问责。要求建立健全风险责任体系和问责制度,对重大违法违规的保险机构实施更加严格的监管、更加严厉的处罚、更加严肃地问责。引导保险机构制定公司内部责任追究办法,切实履行防控风险的主体责任。去年年底惠州侨兴集团旗下企业私募债券出现违约,给该项目提供相关保证保险服务的浙商保险因此陷入巨额理赔的窘境。一家净资产不足13亿元的中小财险公司,竟容忍数亿元的风险敞口暴露在一个险种、一个项目上,行事之大胆,令业界瞠目结舌。作为保险业新型险种,融资性信用保证保险业务(以下简称“信保业务”)由此进入公众视线。随着该业务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保险公司内控管理不健全、风控措施不到位、应急预案不充分等问题,使保险行业集聚了大量金融风险,引起保监部门的高度关注。是时候拉响行业警报了!上海证券报昨日独家获悉,在三令五申要求审慎开展互联网平台保证保险业务后,保监会又将调研摸底、风险预警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了整个信保业务,于近日展开专项调研摸底,重点调研保险公司通过信保产品为债券、信托、基金等发行及理财产品质押、债权转让、融资租赁、担保业务等融资业务提供融资增信服务的经营情况及风控措施。在车险基本无利可图的大环境下,近年来无渠道、无人脉、无资源的“三无”中小财险公司,开始在创新上动起脑筋。信保业务成为他们的攻破点,陆续有多家中小财险公司将业务重心向此倾斜,甚至还有大中型财险公司也开始纷纷试水。近年来各类金融产品的兴起,可谓助推了信保业务的爆发式增长。“相对部分财险产品而言,信保业务的费率一般比较高,在没有违约事件发生的前提下,可为经营这一业务的财险公司带来十分可观的利润。”上述人士坦言,尤其是对于业务品种较单一的中小财险公司而言,利润贡献比更为突出。以浙商保险为例,2015年,保证保险以5672.67万元的保费收入成为该公司第五大险种,但利润却高达2395.7万元,是该公司当年利润贡献比排名第二的险种。而2015年浙商保险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也不过5165.67万元,也就是说,2015年仅这一个险种,就为浙商保险贡献了近半的利润。随着部分中小财险公司对这一新型险种趋之若鹜,高利润背后的高风险逐渐被忽视。一位财险业资深人士直言:“从国际上来看,信保业务是高风险业务,类似于CDS。如果保险公司违背保险业的风险分散原则,把这类保单的风险过于集中在几家公司、几个项目上,一旦违约风险发生,相关风险便会传导至保险公司。”上证报独家获悉,在去年1月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互联网平台保证保险业务管理的通知》后,近日又将监管的范围进一步拓至整个信保业务,对存在的风险及问题开展书面调研。统计范围主要是: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的信保业务整体经营情况,以及截至2017年3月31日的未了责任业务经营情况。根据收到《通知》的保险公司人士透露,此次调研的信保业务经营情况,主要聚焦于两方面。一是信保业务整体情况,包括累计保费收入、保险金额、承保利润、赔付支出、尚未追回余额等,尤其是目前信保业务整体风险敞口情况(即公司实际可能损失的最高金额,作最保守的估算);其次是信保业务关联交易情况,即为母公司、控股公司、控股子公司、同一母公司项下的其他兄弟子公司承保的融资性业务,说明涉及关联交易的主要业务底层资产涉及哪些方面,已承保的关联交易信保业务可能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风险等。除业务经营情况外,此次调研内容还有条款费率情况、内控及风控管理情况。比如,费率厘定能否覆盖承保风险、获客成本、运营成本、管理成本;公司如何确保现行风控措施对降低债务人违约风险、识别底层资产风险的有效性,是否存在管控不力等情形;对于交易结构较为复杂的业务(如债转类、质押类、信用险等),公司如何穿透底层资产的风险;公司如何控制或掌握债务人的资金用途和资金投向;对底层资产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的其他方面不足和问题等。值得一提的是,调研中还重点提到反制措施情况,这也是信保业务经营问题中十分关键却又往往被忽视的。一是已有赔付案件中,债务人或连带责任人向保险人提供的反制措施存在哪些风险或漏洞;二是是否存在反制措施无效或可能无效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假保函、假印章、抵(质)押物不真实不合法、第三方担保没有履约能力等情况;三是因反制措施不当或处置金额不足导致公司面临风险的情况。是否存在其他问题及不足,也是监管部门迫切想摸清的。一是公司开展的信保业务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比如拆分期限承保、超额度承保、未按偿二代要求计提最低资本、随意改动条款费率等;二是公司未了责任业务中,需重点关注的业务,以及可能存在较大风险隐患或大额赔案的业务情况。根据《通知》要求,首先,各财险公司应以此次调研为契机,对信保业务进行全面、彻底的梳理,综合分析、认真总结;其次,各财险公司应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风险隐患,要抓紧制定补救措施和应急预案,做到早准备、早处理;再者,各财险公司应真实、准确地填报数据,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漏报、瞒报,要做到底子清楚、问题精准、报告严谨。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相关市场、相关区域信用风险的增加,要严防相关风险传导至保险行业。其实,保监会相关负责人也曾在公开场合多次表达过对信用风险隐患正在行业内逐步加大的担忧,呼吁行业提高警惕,务必要加强风险管理,避免成为风险的最后“接棒者”。而原因就在于,骄傲自满的人会因所取得的一点点的成绩就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及建议。即便市场发生变化,他也会一厢情愿地相信自己,认为自己的决策都是对的,同时也会疏忽对风险的防范,最终很可能遭遇损失。盈利会让一些人骄傲自满,而亏损,则会激发很多人内心翻本的欲望。但翻本也是要看时机的,如果急于翻本,就会让人做出不理智的决策。比如一些人急于翻本,会将所有投资资金都押注在某一只似乎很有“钱景”的股票上。然而市场向来是不定的,不为人所控制的,万一该只股票下跌,最后不仅没能翻本,还会亏损更多。因为这两种心理都会让人一味追逐利益,当面对高收益时,就会失去理智。但高收益就意味着高风险,盲目投资只能造成失败。只有追求财富的稳定增长,才能均衡风险和利润。只要看到自己账户上的余额有所减少,就会焦虑烦躁,如果减少过多,要么就是撤资走人,要么就会打听小道消息,希望快点翻本,最终基本都以亏损收场。同时,如果听到平台跑路、提现困难等消息,也会由此担心自己的投资不安全,哪怕自己的平台并未出现任何状况,也会选择不再投资,那投资理财之路也就很难走下去了。但投资理财真的是万能的吗?理财师表示,投资理财不是“万能药”,但如果不投资理财,那也是无法打理好自己财务的。所以,投资理财是必要的,但在开始之前,必须知道以下这些常识。但现在有不少人会将两者混淆,以为投资了就是在理财,而理财也就是投资。这样容易导致自己目标不清晰,或是采取不当措施,最后不仅没能理好财,反而还损失了不少本金。投资理财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合理配置资产,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而如果带着发大财的目的去理财,则很有可能掉入投资陷阱中,比如原始股投资、非法P2P平台所设的骗局中,最终血本无归。当面对如何投资才能赚钱这样的问题时,不少人会希望听听专家的建议。而现在,电视上、网络上又有很多专业人士给大家提供此类信息,尤其是炒股信息,似乎正合大家的心意。但实际上,这些公开的投资信息主要作用在于帮助投资者规避风险和显而易见的骗局。如果完全按照公开信息投资股票、黄金等,未必能赚到钱。且很多投资品本就风险大,操作不当,容易造成损失。相较之下,一些固定收益类产品等,更适合新手投资。但理财师表示,这些法则虽然有一定的道理在其中,但他们忽视了每个个人、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和真实需求。一旦使用不当,不仅无法实现最终的理财目标,还有可能吃哑巴亏。杠杆是个可以以小博大的工具,投资者只要投入少量资金,就可以多赚2倍、3倍的钱。但与此同时,杠杆也是个可以让人亏光所有本金的工具。本来有可能只是亏了1/5的本金,但由于使用了杠杆,这时就可能亏2/5、3/5,甚至全部亏光。尽管杠杆在盈亏上是“一视同仁”的,不过很多投资者会将盈利特点放大,想借此搏一把,只可惜最终结果往往是不尽如人意的。因此,不要轻易使用杠杆,学会控制风险。有了保险的存在,个人就可以把风险转移出去,不用付出莫大代价,哪怕生病,也可以很有尊严的接受治疗,哪怕不在了,也可以为家人带来持续的爱,这也体现的是一种责任感。随着保险的发展,现在保险不仅能解决人的生老病死残问题,还能用保险来进行资产保全、资产转移和资产传承,保全家庭资产,避税避债,对资产进行保值增值。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面临风险是多种多样的,保险的真谛在于是累计千千万万人的财力,结成一个抵御化解风险的大集体,在这个大集体中每个人都是付出者,但同时也是受益者。通过付出,在遭遇事故时,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及时的救助。任何投资市场都是一样的,我们不能固步自封,做投资说白了就是为了赚钱,放下自以为的那份自傲,不要拿着自己的血汗钱走上不归之路。投资可以改变生活,同样我们也可以去改变投资,你在为投资赚不到钱苦恼,为套单而伤,为割肉而心痛,我只想告诉你,你这不是再投资而是在赌博,一旦亏损心态爆炸接下来就会血本无归。想盈利得靠全面的行情分析及操正确的操作思路,小止损博取大额利润,一切只为实战盈利。点击我的文章是对我的认可,希望你能认真看完!瑜铭常常听到客户抱怨:我炒原油又亏了,炒黄金爆仓了。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会亏、会爆仓呢?为什么别人炒原油都是赚钱,乐呵呵的过节,而你却亏了钱把苦往肚子里咽?就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今天在这里宫众号梁瑜铭给大家简单罗列说明一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最近跟投资者交流止损问题的时候,经常会听到投资者说到每当设了止损后,老是扫了止损后行情就马上反转,在支撑位或者阻力位做单,而且止损也设在支撑位与阻力位之上或者之下,本来方向做的是对的,但是行情偏偏要扫了你的止损然后就往你本来做对的方向走,这样的事情确实让人头疼。有时候确实是不带止损做单很多时候可以避免被扫损,然后转亏为盈,但是习惯了之后你不会每次都会转亏为盈,绝对会有被套的时候,可以想下被套的滋味好还是扫损的滋味好,被套了搞不好让你的净值越来越少不说,而且还影响你做单。如果是空仓的话没有什么压力多好,扫了就扫了大不了下次再来,每天的机会多的是,关键是不要被套,其实心态才是最重要的,你带着被套的单子继续做单,会让你心情压抑和不安。其实好的心态才是做好单的第一步!当扫了你的止损后,如果你仍然觉得你的方向做的是对的那么你可以再次做进去,止损依然带好,如果第二次被扫那么建议你就不要再跟行情过不去了,别做了,冷静一下,观望一会,然后想下是不是要改变一下思路做或者不做了。不要被扫损后影响到心态,做贵金属投资就是这样,波动反复,不会让你轻轻松松就赚到的,肯定要对你磨练一下,你能够经受这种磨练,习以为常,那么你后面肯定会在原油市场一帆风顺。对于套牢之后的减仓或斩仓,以我的经验来看,投资者在做这样的操作时,下手必须要狠要果断,特别是在下跌趋势中。很多投资的都有这样的操作经历,套牢之后天天盼解套,终于等到有一天解套了,又不甘心了:我都拿了这么多天了,怎么也要赚一些钱。结果错过了最好的平仓机会,当市场重新进入下跌,又再次被套。最终彻底绝望,丧失信心割肉出局。这是下跌趋势中最忌讳的。套牢之后,无论如何操作都是被动的操作,解套固然是投资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但是投资者更应该把精力放在套牢之前,想办法提高分析技巧和操作水平,尽可能减少被套牢的次数,始终占据资金和心态的主动。这才是最重要的。资本市场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得好的人成为世人的偶像,用得不好的人小则损失金钱,大则倾家荡产,市场就是这样的残酷没有一点情面可言。老一辈的赌徒有一句话:有赌不为输,在有着良好风险控制的同时,你也要小心的下好每一张单。帐户金额越少,投资风险越大,因此要避免让投资帐户仅有做一手地金额,做一手地帐户金额是不容许犯下一个错误,但是,即使经验丰富保证金投资人也有判断错误地时侯。做空:当自己已被深度套牢而无法斩仓,又确认后市大盘仍有进一步深跌的空间时,可采用做空的方式,先把套牢单子卖出,等到更低的位置再买回,从而有效降低成本。摊平:在市场走势仍处于牛市的情况下,假如套牢单子的基本面没发生实质性变化,银价属于正常下跌,就可以采用摊平的技巧,随着近价的下跌不断买进,从而逐步摊低手中的持有的成本。坐等:当已经满仓且深度被套,既不能割也无力补时,只能采取这样的办法。有投资者戏说:“这是输时间不输钱。”是的,只要是自己的而不是借来的钱,还怕不能等吗?众所周知,投资跟风险是并存的,可以说投资的成功取决于对风险的控制上面,风险控制的越小,成功的几率也就越大,然而提到控制风险,各位投资者是不是应该有个属于自己的投资驿站呢?没有不赚钱的投资,只有不成功的操作!是否盈利在于买涨买跌时机的把握。因此如何寻找所谓的底部或者高位,同时把风险的规避到最小化才是重点。投资理财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前期的亏损,不代表后期的亏损;前期的获利,不代表后期的获利。所以,亏损的朋友不要气馁,获利的朋友不要自满,让自己以平和的心态理性的投资。本人会给出准确的分析,合理的建议,帮助困境中的朋友解决问题,顺境中的朋友再创佳绩。摘要:以“疾风骤雨”来形容半个月以来银监会的监管动作,的确不为过。从3月28日开始,银监会陆续对外公布《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银行业“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53号文”)等7个文件,同时,配合以专项整治,将十五字方针———“重服务、防风险、强协调、补短板、治乱象”逐步落实到位。以“疾风骤雨”来形容半个月以来银监会的监管动作,的确不为过。从3月28日开始,银监会陆续对外公布《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5号文”)、《关于开展银行业“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53号文”)等7个文件,同时,配合以专项整治,将十五字方针———“重服务、防风险、强协调、补短板、治乱象”逐步落实到位。银监会密集出台的监管政策贴合了当前金融风险情况与国家政策导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当前系统性风险总体可控,但对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有序化解处置突出风险点,整顿规范金融秩序,筑牢金融风险’防火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一位地方金融监管人士告诉记者,不只是银监会,事实上“一行三会”都在全面加强监管,这是金融业今年的主旋律。他表示:“金融乱象,有病就要医。”当前银行业金融风险隐患不断升高,加重了监管与行业压力。《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7)》指出,2017年银行业经营业绩将进一步下滑,不良贷款率继续小幅攀升,需高度关注金融市场风险。此外,由于信贷需求不足,目前银行的资产配置中,投资类资产占比已经超过贷款,在一些中小银行中,投资类资产甚至远远超过信贷规模。这意味着,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已经从贷款的信用风险转变为金融市场风险。虽然2016年四季度末的不良贷款率出现了自2012年二季度以来的首次下降,但业内人士依旧对风险持谨慎态度。“这两年不良贷款陆续爆发,名义不良率和真实不良率之间的差距有多少,恐怕很难说清。”上述地方金融监管机构人士认为,作为监管机构,银监会希望能够摸清风险底数。但一方面近几年银行创新太多,其中不乏监管套利行为;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政府也对风险讳莫如深,相关工作的推进可能还是会有阻碍。因此,风控开始被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上。3月2日,刚刚履新银监会主席的郭树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治理市场乱象,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深入开展违法、违规、违章行为的专项治理,重点整治违规开展关联交易、花样翻新的利益输送、重大经营管理信息隐瞒不报、违法违规代持银行股份等不良行为,充分发挥监管处罚的震慑作用。”几日前,银监会相关负责人再次强调,今年是强监管的一年,也是强问责的一年。将动员全国金融机构自查自纠,集中整治金融乱象;同时强化问责,“问责跟不上,就有政策上的道德风险”。目前,银监会已明确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债券投资业务、同业业务、银行理财和代销业务、房地产领域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外部冲击风险及其他风险十大风险类型,并在《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中逐一列出。而在监管手段上,《关于切实弥补监管短板提升监管效能的通知》(以下简称“7号文”)指出,银监会将从强化监管制度建设、强化风险源头遏制、强化非现场和现场监管、强化信息披露监管、强化监管处罚、强化责任追究六方面入手,以解决问题。而在这些创新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同业业务。记者梳理发现,包括53号文、7号文、《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4号文”)等文件均涉及到相关内容。采访中,不少银行从业人员及地方金融监管人士亦表示,“名堂”最多、监管套利丛生的也都在同业。太和智库研究员张超认为,一系列“严”监管的首要目的就是规范银行的同业业务,但又不仅是针对同业业务本身,更是要摸清楚系统性风险的“底”,测算系统性风险的范围、波及面和影响程度。“监管基本把大的问题都排查出来了。”一位商业银行金融市场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总的来看,对同业业务采取的态度非常谨慎,“已经很细化了,文件里没有具体涉及的其他内容,也可以用‘审慎原则’去看。”值得关注的是,同业存单被纳入监管视野,同时给予了指标硬约束。银监会要求,对于那些同业存单增长速度较快、同业存单占同业负债比例较高的银行,各级监管机构要加强重点机构管控,锁定资金来源与运用明显错配、批发性融资占比高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一对一”的贴身盯防,督促这些机构合理控制同业存单等同业融资规模。目前来看,若将银行同业存单规模纳入同业负债,多家股份制银行与城商行均超标。上述商业银行金融市场部负责人表示,虽然有些内容是前期监管文件中的重申,而且这7份文件主要是通知和指导意见,具体落地要一段时间,但银行已经受到震慑。“既然已经把底数摸得比较清,下一步或多或少都会采取行动。而且监管的态度已然很明确,灰色地带业务会受很大影响。”对此,姜超也表示,此次整治如果严格执行,将造成同业理财规模大幅缩减、并促使中小银行为了缩表而抛售资产。国泰君安银行研究团队认为,监管部门针对监管套利的监管工作将会在排查摸底、掌握数据的基础上,逐步开始清理整顿。从目前的信息来看,银监会将从现场检查入手,要求各级银监局对同业融资依存度高、同业存单增速快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重点检查期限错配情况及流动性管理的有效性。对于同业投资业务占比高的机构,要重点检查是否落实穿透管理、是否充足计提拨备和资本。对于理财业务规模较大的机构,要重点检查“三单”要求落实情况、对消费者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的充分性。同时,银监会要求,同业融资占比高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披露期限匹配和流动性风险信息。同业投资业务占比高的机构,应披露投资产品的类型、基础资产性质等信息。早在去年的城商行年会上,银监会副主席曹宇就指出,“最近存在部分投资城商行股权不规范的行为,对出现股权异动的,要第一时间报告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他提出,加强股东资质管理,要从审查主要股东资质、坚持“两参或一控”、履行书面承诺等方面入手。在最新的5号文中,银监会指出,要对股东、股权、对外投资、员工持股对照检查。4号文指出,推动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管理制度,加强控股股东行为约束和关联交易监管,严禁控股股东不当干预银行业金融机构正常经营管理。同时要求,杜绝违法违规代持银行股份、违规开展关联交易、利益输送等现象,抑制产融无序结合。7号文提出,要尽快建立健全股权管理制度,掌握主要股东及其关联方情况,及时予以披露,探索实施股权集中托管,规范股东的关联交易管理。另外,在“补短板”的26项工作中,《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管理办法》也被列入“制定类”名单,该文件可能涉及股东结构、股权设置等问题。在风险暴露的情况下,股权管理的重要性被逐步认识到,银监会从去年开始就高度关注股权管理问题。例如,对于民营银行的股东准入监管,此前,郭树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民营资本进入金融市场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也有一个特别要注意的风险,“千万不能办成一个被少数人或者少数资本控制的银行,变成自己的提款机,进行关联交易。吸收公众存款用于自己特殊目的的投资,风险就会非常大。”事实上,在加强股权管理方面,7号文已明确要求银行全面梳理主要股东及关联方情况,掌握其重大变化,对超过规定比例的股权转让应及时报监管部门审查或备案,及时披露主要股东的股权质押融资信息。同时,也要探索实施股权集中托管,提高股权管理规范性,严格关联交易管理,强化对股东授信的风险审查,防止套取银行资金。随着金融市场发展,银行业务结构和风险特征出现了新变化,暴露出银行业监管制度和实践中存在的缺陷。7号文称,将结合我国银行业实际风险状况,深入排查监管制度漏洞,尽快弥补监管制度短板。银监会将从监管制度、市场准入、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信息披露、监管处罚和责任追究等工作流程上强化监管力度。“7号文意味深长,值得从业人员高度关注。”上海法询金融董事长孙海波表示,如果说前面几个自查文件是在批评银行业金融机构有章不循,那么7号文主要是反省监管制度短板,尤其是股东管理、交叉金融产品、理财业务等重要制度以及现场监管、非现场监管、监管处罚、信息披露等实施细则方面。在4月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针对各项薄弱环节,根据银行业务和风险的新变化、新现象和新特征,及时更新监管规制,填补法规空白,推进法规文件的“立改废”进程,杜绝“牛栏关猫”。“今年银监会重启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制定,是规范银行表外业务非常重要的一环。”孙海波认为,如果办法规定募集资金禁止用来发放委托贷款,则意味除信托外的其他各类资管计划投资非标的渠道将受挫,只能以保理投资、私募ABS、名股实债的形式投非标。近年来,资产管理业务存在的多层嵌套、杠杆不清、套利频繁等问题,带来产品结构复杂加剧而风险联动、资金脱实向虚在金融体系内部自我循环的隐忧。今年年初起,央行牵头“三会”规范资产管理业务,制定统一的资管产品标准规制。表内业务腾挪到表外,是银行以往进行“监管套利”、“风险套利”的主要途径。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副总经理周昆平表示,表外业务的兴起、扩大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使得商业银行在赚取利润的同时,放大了跨机构、跨行业、跨市场的风险。表外业务监管加码,同业、理财、托管业务等是监管重点。除上述央行牵头制定的资管新规涉及银行理财产品外,就在一个月前,银监会将同业存单纳入核心负债,对冲了央行宏观审慎评估(MPA)对同业存单考核的影响。如今在强协调和治乱象的基调下,银监会已经与央行统一了对同业存单的监管标准。银监会有关负责人日前称,银监会主动参与、自觉服从服务于监管协调,加强与央行、证监会、保监会、财政部、发改委等部门协调,把部委的监管政策规制置于国家大政方针部署之下,使银行监管政策与其他监管政策之间,监管政策与货币、财政、产业政策之间,达到最优协同,提升监管的有效性,改变过去不和谐甚至打架的现象,使监管套利得到有效的遏制。2017年以来,央行强调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公开市场逆回购、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政策利率连续上行,向市场传递了流动性不放松的信号。再叠加今年一季度MPA